10月28日,溜溜梅向港交所递交了更新后的招股书,披露其2024年营收突破16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5%,净利润增幅达75.4%。仅仅两天后,10月30日,溜溜梅在合肥举办2026CNY经销商大会,以“梅力全开,馬上增长”为主题,正式提出“品类大单品”战略。在快消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这一系列动作引发市场关注。
过去六年,溜溜梅经历了从单一品类到多元化产品体系的转型。根据最新招股书,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从11.74亿元增至16.16亿元,三年累计增长近40%;净利润由6843万元提升至1.48亿元,复合增长率超40%。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溜溜梅在中国果类零食、天然成分果冻及西梅果类零食行业均排名第一,成为行业逆势增长的典型案例。
行业分析指出,休闲零食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渠道碎片化加剧,传统“铺货压货”模式失效,折扣连锁、即时零售等新兴渠道崛起;消费需求从“价格与口味”转向“健康成分、情绪价值、社交分享”。面对这一趋势,溜溜梅通过“调改”重建体系确定性,核心逻辑包括产品结构重塑、渠道效率升级及加大上游投资。
在产品创新方面,溜溜梅围绕“梅”基因构建天然果类食品生态链。2026CNY经销商大会上,品牌推出多款新品:如“陈皮梅条”融合陈皮与梅子,满足健康轻食需求;“黑糖阿胶清梅”结合风味与健康功能;梅冻NFC系列采用鲜果生榨工艺,实现“0防腐剂、0人工色素、0脂肪”,400g大容量设计兼顾性价比与复购。以智利无核西梅为核心原料的“溜溜梅西梅”,凭借0脂肪0蔗糖、配料表干净等特性,提升品牌国际化品质认知。多规格礼盒如梅冻冻冻桶、显眼包等切入节庆、社交场景,强化“健康零食+情绪价值”属性。数据显示,西梅近三年复合增速35%,梅冻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长,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渠道效率升级是溜溜梅调改的另一关键。面对渠道多元化趋势,品牌提出“产品组合+推广节奏+终端动销”三位一体打法,帮助经销商从“压货”转向“运营”。例如,春节期间推出针对不同渠道的“全家桶”“显眼包”“好运梅冻桶”礼盒组合。华东经销商反馈,品牌提供的完整方案使生意更可控,过去依赖经验判断导致的库存积压问题得到解决。
在产业链投资上,溜溜梅采取“反常识”策略,加大上游布局。品牌在多个区域建立超10万亩绿色有机青梅种植基地,并在安徽、福建等地设立约70万平方米生产加工基地。预计2026年,福建青梅小镇5万平天然果干超级工厂、广西3万平20000吨水果加工车间将相继投产。其中,福建青梅小镇工厂将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构建青梅休闲食品、饮品及大健康产品体系,首期车间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将成为中国最大水果干生产车间。
这一布局为溜溜梅带来三方面优势:一是控制成本结构,通过规模化种植与集中加工,降低原料、工艺及包装成本;二是保障产品创新,自建产线后能快速响应市场,推出“蜂蜜柚子NFC梅冻”“电解质冰沙梅冻”等新品;三是构建品牌壁垒,形成“原料控制+研发共创+产能灵活”模式,支撑“梅冻”“西梅”等新品线成为“品类大单品”。
从行业视角看,溜溜梅的转型路径为快消品牌提供了确定性增长的样本。结构性机会仍存在,但增长重心已从“流量神话”转向结构效率:更清晰的产品结构匹配消费趋势,更协同的渠道结构匹配消费场景,更扎实的产业结构匹配长期确定性。品牌与经销商的关系也在重构,未来经销商将成为品牌体系的一部分,共同实现持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