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被动到主动:中国以非洲铁矿为支点,撬动海运铁矿石定价权新格局

   时间:2025-11-06 18:43:0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球铁矿石市场正经历一场静默的变革,中国通过战略布局逐步打破长期被澳大利亚、巴西矿业巨头主导的定价体系。非洲西芒杜铁矿的重启,成为这场变革的关键支点——这座沉睡二十余年的世界级矿山,因中国企业的深度介入而焕发新生,其65%以上的铁含量与低碳开采模式,使其成为全球钢铁行业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

与以往单纯作为买家的角色不同,中国此次以“合伙人”身份深度参与西芒杜项目。中铝集团与中国宝武通过合资公司直接掌控矿山开采权,从规划到设备采购、从开采标准到物流运输,均拥有实质性决策权。这种角色转变的背后,是中国基建能力的硬实力支撑——力拓集团董事长公开承认,若没有中国企业在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这座储量超20亿吨的矿山根本无法启动。中远海运开通的WAX3航线,更将青岛至西非的物流成本压缩近20%,彻底改写了传统运输格局。

过去二十年,全球铁矿石市场长期被“澳巴双雄”垄断。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与巴西淡水河谷控制着全球60%以上的优质铁矿资源,其通过控制供给量与定价权,将中国钢铁企业置于被动地位。2024年数据显示,四大矿商净利润总和超400亿美元,而中国钢铁行业利润不足其十分之一。更严峻的是,定价规则完全由卖方主导——普氏指数等所谓“市场报价”的数据源,七成以上来自这几家巨头,中国钢企连议价空间都难以争取。

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9月。中国矿业资源集团(CMRG)突然叫停必和必拓所有美元计价的铁矿石采购,涉及年交易额超120亿美元,甚至拒收已在途的货船。这一举措直接冲击必和必拓的核心业务——其铁矿石板块利润占比超50%,中国市场断供导致2000万吨矿石被迫折价15%转售印度、日韩,股价单日暴跌4.8%。更关键的是,CMRG联合国内数十家钢企形成采购联盟,将分散的需求整合为统一谈判筹码,彻底扭转了“卖家说一不二”的局面。

运输链与结算体系的重构,进一步削弱了传统巨头的优势。中远海运在非洲、拉美投资建设的港口与航线网络,已能稳定运输西非矿石,即使澳巴断供,中国钢厂也能保持供应链稳定。货币层面,人民币结算比例正在快速攀升——必和必拓承诺2025年四季度起30%现货采用人民币结算,力拓与FMG的这一比例更直接从10%跃升至40%。非洲部分矿山甚至开始拒绝美元报价,转而要求人民币预付。

这场变革并非偶然。从投资海外矿山到自建物流网络,从整合国内采购需求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用了十余年时间布局。如今,当西芒杜矿山传出第一声开采轰鸣时,全球铁矿石市场的权力天平已悄然倾斜——过去依赖中国市场的矿业巨头们,如今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若拒绝中国提出的规则,他们可能失去全球最大的客户。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