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河南濮阳:以文化为魂,跨界融合,场景焕新激活文旅新消费

   时间:2025-11-06 12:50:1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濮阳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8大主题、51项活动、180余场演出,吸引498.88万人次游客,实现旅游收入15.31亿元,同比增长7.09%。这座龙都之城,正以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创新实践,书写着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濮阳的文旅魅力,始于深厚的文化积淀。1987年,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塑龙虎图案,经碳-14测定距今6460年,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这一发现不仅让濮阳坐实“中华龙乡”之名,更成为城市IP的核心符号。而杂技文化则是另一张王牌——从走街串巷的谋生技艺到技惊四海的舞台艺术,“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玩杂技”的民间谚语,生动诠释了杂技在当地的深厚根基。

文化铸魂,IP先行。濮阳以“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为定位,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品牌。大型杂技剧目《水秀》便是典型案例:自2009年首演以来,通过16年持续改版,融合杂技、舞蹈、3D技术,成为濮阳文化输出的标杆。更值得关注的是,濮阳并未止步于单一演艺,而是推动杂技向全产业链延伸——建设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成立专业杂技学校,打造东北庄杂技产业园、博物馆等,用数字技术重现古代杂技场景,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文旅+百业”的创新实践,正在濮阳释放乘数效应。清丰县赵家村的“蘑菇点灯”项目便是典型:这个全国首个蘑菇主题农文旅项目,通过数字互动技术打造18个主题场景,将食用菌种植基地升级为沉浸式体验空间。游客不仅能认识500多种蘑菇,还能品尝“蘑菇宴”、参与农业科技体验。项目导演王子健介绍,通过艺术提升、餐饮升级、数字赋能,项目自开园便吸引大量客流,有效拉动了文农旅协同发展。

在南乐县,垂钓大赛则开辟了“垂钓+”新模式。国庆期间,200多名垂钓高手齐聚西湖国际钓鱼主题公园,抛竿、起网的动作引得围观群众喝彩。副县长张钤表示,通过生态养殖、全国赛事、直播电商等多链延伸,南乐不仅打造了“南乐生态鱼”品牌,还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带动600余名居民就业。赛事期间,当地还推出“智慧文旅地图”,将森林公园、文庙等景点串连成线,实现“跟着赛事游南乐”的新体验。

场景创新,是濮阳文旅的另一大亮点。在龙湖畔,500架无人机以天为幕,勾勒出“中华第一龙”的雄浑图腾;卫风市集的非遗美食长廊,以《诗经》篇章命名的特调奶茶成为社交平台爆款;濮水小镇的古色古香街巷中,游客手提非遗鱼灯穿梭,重现唐宋“鱼龙舞”盛景。这些创新,将文化底蕴、现代科技与沉浸体验深度融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工业设计创意中心的“后备厢集市”则诠释了业态融合的新理念。这片由中原油田废弃仓库改造的创意空间,保留着斑驳的红砖墙和生锈的铁轨,数十辆汽车的后备厢被装饰成特色小商铺,本土乐队的歌声回荡其中。市民张卫国感慨:“这里既有工业风的文艺氛围,又能买到最新潮的文创产品,太有感觉了!”

消费体验的创新,则让情感共鸣成为消费的起点。毛楼生态旅游区的“板桥判案”情景剧,让游客成为剧中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的实景剧《跟着队长打鬼子》,邀请游客推起独轮车,从“亲历者”视角了解红色历史。这些互动设计,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延长了消费链条。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