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前期表现强劲的光模块概念股出现回调,其中光模块占比超过50%的通信ETF(515880)单日跌幅超过5%,但资金逆势流入态势明显,连续四个交易日净流入总额突破17亿元。这一现象引发市场对光模块赛道后市走向的关注。
从基本面来看,AI产业持续释放积极信号。英伟达在10月28日举行的GTC大会上披露,2025至2026年Blackwell-Rubin架构芯片预计出货量将达2000万片,对应数据中心业务收入约5000亿美元。这一数据远超市场预期,意味着英伟达2026年营收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更值得关注的是,AI基建投入模式正发生转变,从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转向多元化融资,算力硬件出货量存在进一步上调空间。
OpenAI近期动态印证了算力紧缺的现状。该公司10月22日推出浏览器ChatGPT Atlas后,token消耗量显著增长,全球"扫卡"现象频发。在完成新一轮融资后,OpenAI有望加速算力基建建设,其他科技企业或将跟进。行业分析师指出,2026年英伟达Rubin系列芯片量产可能带动1.6T光模块等高端配件需求,同时谷歌TPU7等ASIC芯片出货量也可能超预期。以光模块为例,2026年400G以上产品市场规模增速预计超过100%。
AI产业链"卖铲人"效应持续显现。海外市场中,基建投入与业绩增长形成良性互动,商业模式日益成熟;国内市场则呈现国产GPU加速放量、国产算力持续走强的特征。光模块作为算力核心配套,既受益于计算芯片放量带来的出货量提升,又受益于800G/1.6T技术升级带来的渗透率提高。据长江证券测算,2025至2027年数通100G+模块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44亿、244亿和32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位。中国厂商在该领域已占据核心市场份额,龙头效应有望进一步强化。
当前宏观环境为AI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国际市场流动性持续改善,A股市场呈现慢牛格局,经济基本面拐点隐现,权益市场机遇期延长。美股科技龙头保持强劲增长,持续引领全球AI创新浪潮。在此背景下,通信ETF(515880)作为AI算力核心标的,其配置价值愈发凸显。
该ETF截至10月28日规模达116.29亿元,在同类15只产品中位居首位。其成分股中光模块占比52%,服务器占比22%,加上光纤、铜连接等环节,AI相关产业权重合计达81%。在AI资本开支持续增长的预期下,该产品或成为投资者布局算力产业链的重要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