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期间,“成都礼物”凭借独特的城市IP运营模式,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2家门店累计售出1.6万件文创产品,接待游客88万人次,其中万余名外宾的到访更凸显其国际影响力。从三国蜀将盲袋到《前出师表》旋转冰箱贴,这些爆款文创不仅成为旅游纪念品,更将“熊猫之都”“三国文化名城”等城市标签转化为可触摸、可传播的文化符号,为成都城市IP的破圈传播提供了新范本。
作为成都城市IP的官方运营平台,“成都礼物”通过资源整合与再造,构建了“可消费IP矩阵”。其核心策略是将分散的历史文化、非遗生活、熊猫生态三大IP维度,转化为具象化的文创产品。例如,以三国文化为灵感的蜀将盲袋和《前出师表》冰箱贴,将武侯祠的静态符号转化为潮流单品;金融主题文创则以“交子”为载体,激活成都“古代金融中心”的历史记忆;而“石犀”摆件则通过还原成都2000年城址未变的城市起源,让历史IP走出博物馆,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IP的转化同样精彩。蜀锦纹样时尚手包、瓷胎竹编礼盒等产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既保留了“成都手工美学”的文化内核,又满足了实用需求。熊猫IP的创新则突破了传统玩偶形态,熊猫茶道盖碗、川剧变脸熊猫摆件等设计,将“熊猫IP”与“成都慢生活”“川剧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辨识度,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场景化体验是“成都礼物”提升IP感染力的关键。不同于传统文创店的商品陈列模式,其通过互动场景构建“IP体验闭环”。在宽窄巷子门店,游客扫码参与“三国人物打卡”游戏,集齐卡片可兑换限定文创,让三国文化从静态产品变为动态体验;祠堂街的“十分钟文艺生活圈”市集,则通过盖碗茶、蜀绣展示等环节,将“成都慢生活IP”具象化,使游客在消费中自然产生对城市IP的情感认同。这种“IP内容—场景营造—用户参与”的模式,让门店从产品销售点升级为城市IP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国际化传播方面,“成都礼物”成为城市IP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到访的外宾中,超60%会购买相关文创产品,其中金沙“太阳神鸟”系列、蜀锦手包、熊猫茶道盖碗最受欢迎。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引发国际共鸣,关键在于精准传递了成都城市IP的独特性。例如,一名外国游客为集齐“三国智名将录收藏卡”,特意前往武侯祠门店,并打卡锦里、杜甫草堂,带动了周边文旅消费;一家国际企业将蜀绣熊猫茶礼作为商务伴手礼,让“成都非遗IP”随商务往来走向全球;世运会期间,“成都礼物”入驻世运村,4000余名外国运动员带走的文创产品,成为后续传播成都城市形象的“种子”。
从一件蜀绣书签到一套三国文创,“成都礼物”已超越文旅商品的范畴,成为成都城市IP运营的核心平台。它通过资源整合、场景化体验和国际化传播,让抽象的城市形象转化为可触摸、可带走的文化符号,使“公园城市・幸福成都”的形象持续向全球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