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杰出的华人女科学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将重要的科研材料带回祖国,为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她就是被誉为“中国太空材料之母”的林兰英。
林兰英在美国完成了博士学位,并在半导体领域担任高级工程师。她不仅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其科研成果还被列为美国的专利技术。然而,当收到家人的来信,希望她回国效力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祖国。
美国方面自然不愿放走这样一位顶尖人才。他们多次拖延审批,甚至以高薪和优厚福利挽留。但林兰英始终记得自己的根在中国,祖国才是她最终的归宿。经过多次申请和祖国的努力,她终于获得了回国的批准。
1957年,林兰英带着行李和多年的积蓄登上了回国的航班。在海关检查时,她的箱子里藏着两瓶关键的科研材料——锗单晶和硅单晶样本。这些材料对于新中国的半导体研究至关重要,如果被发现,很可能会被美国扣下。
海关人员果然注意到了这两瓶被伪装成药品的东西。林兰英灵机一动,将检查员的注意力引向了她携带的6800美元存款。果然,检查员被这笔巨款吸引,反而放过了那两瓶材料。虽然损失了积蓄,但林兰英知道,她成功地将最宝贵的财富带回了祖国。
这两瓶小小的材料,为新中国打开了半导体研究的大门。回国后,林兰英迅速投入工作。尽管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她依然带领科研人员不断攻关。仅仅7个月后,中国就成功制备出了第一根锗单晶。第二年,又诞生了第一根硅单晶。这一成就打破了美国所谓“中国在60年代前无法涉足半导体”的断言。
林兰英不仅技术过硬,更懂得因地制宜。由于国内缺少关键的氩气,她想出用高真空炉替代的办法,并带领团队设计了全新的单晶炉。1962年,中国的硅单晶技术进一步提升,设备甚至走向了国际市场。
到了6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能够生产硅平面晶体,为电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后来,林兰英和学生们又研制出了硅太阳能电池,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提供了重要支持。
更令人钦佩的是,她在上世纪90年代开创了砷化镓单晶的“太空生长实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证明空间材料可行性的科学家。她的这一成就,让她被誉为“中国太空材料之母”。
2003年3月4日,林兰英离开了人世。她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半导体事业。她的名字,注定会永远铭刻在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丰碑上。
今天,我们回顾林兰英的故事,不仅是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提醒自己:正是无数像她这样的科学家,把青春与才华都交给了祖国,才有了今天的科技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