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运动消费分化浪潮下,迪桑特“向内扎根”如何赢得长期信任?

   时间:2025-09-27 18:21:5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运动消费市场,变化与分化正成为最显著的特征。运动潮流的更迭速度令人目不暇接,露营、越野跑等项目一度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但很快又被新的潮流取代。这种快速冷热交替的现象,折射出市场深层的结构性变化:需求总量持续扩张,但消费群体的分化却日益明显。

《中国城市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运动消费市场规模已接近1.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2.8万亿元。户外运动线上消费突破3000亿元,参与人次超过2亿。冰雪运动、骑行、越野等项目不断“出圈”,运动消费的形态和人群都在持续扩展。然而,规模的扩张并未带来均等的红利,市场正加速分层:一部分消费者追求低价与即时满足,另一部分则将运动装备视为生活方式的外延,与身份认同、社交圈层紧密绑定。

对于定位精英人群的品牌而言,这种分化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这类消费者基数有限,对“价值感”的要求却更为苛刻。运动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健康管理或情绪释放的途径,更是自律、速度、礼仪等文化意涵的体现。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功能参数出色的装备,更是品牌对其运动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这种需求使得品牌必须超越简单的产品功能,进入他们的生活场景,构建信任关系。

在运动消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迪桑特展现出独特的生存智慧。与其他品牌热衷于流量争夺不同,迪桑特选择了一条更稳健的路径——“向内扎根”。它不追求广泛的市场覆盖,而是通过精准的场景踩点,在目标人群的生活动线中形成可复用的接触链条。这种策略的核心不是被更多人看见,而是被目标人群看懂。

迪桑特的门店选址策略充分体现了这一思路。从成都太古里、深圳万象天地到上海新天地、杭州银泰in77,其门店大多位于高净值人群密度较高的生活区域。这些选址不追求高人流量,而是注重与目标人群日常动线的重合度。通过在生活方式与运动消费高度重叠的“高感知点”布局,迪桑特以少数门店实现了对核心人群的高效覆盖。

在产品策略上,迪桑特同样表现出高度的克制与专注。它没有试图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而是明确服务于那些清楚自己需求的群体。从滑雪、铁人三项、高尔夫三大专业场景切入,迪桑特逐步建立起与专业精英运动生活方式的紧密联系。随后,它才在通勤、跑步、健身等日常场景中适度延展,并推出与之匹配的城市概念店、BLANC门店、高尔夫与儿童门店,强化场景一致性和视觉辨识度。这种策略不仅避免了资源的分散,更在精英家庭中形成了自然的衔接。

对于精英人群而言,品牌能否嵌入其生活秩序至关重要。迪桑特深谙此道,它没有试图重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而是寻找恰当的嵌入点。这种智慧体现在其儿童线的设计上:围绕滑雪、高尔夫等运动场景,提供与成人线一致的专业装备,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契合了精英家庭对品质和一致性的追求。

如果说门店和产品是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表层触点,那么会员服务和赛事合作则是深化关系的深层方式。迪桑特通过“行动家俱乐部”在全国核心城市门店持续开展训练营、预热课程和实地陪伴活动,以真实场景维系用户关系。这些活动不仅是训练,更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共处的旅程,强化了情感连接。

在专业合作方面,迪桑特同样表现出色。它成为2024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别克LPGA锦标赛官方服装赞助商,以及2025 IRONMAN 70.3上海站的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它还是中国国家单板滑雪U型场地队、中国国家高山滑雪队和中国国家铁人三项队的官方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不仅验证了品牌的专业度,更通过与国家队共用的场景,增强了精英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迪桑特的品牌经营不依赖一时的热度,而是通过长期场景的叠加,将自己写入目标人群的生活计划。对于这些人来说,迪桑特不是某个赛季的惊艳,而是贯穿多个赛季的默契。在运动消费市场不断分层的背景下,赢家未必是跑得最快的品牌,而是最懂得“跑在表面之下”的品牌。迪桑特的经验表明,始终在场与持续信任,才是最难被复制的竞争壁垒。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