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集团近日宣布,将逐步关停旗下C2C二手交易业务,全面转向以“官方验”为核心的C2B2C模式。这一曾支撑转转早期发展的业务,如今在平台整体GMV中占比已不足3%,其退出标志着转转战略重心向服务标准化与质量保障的深度转型。
2015年,转转以58同城二手业务为基因入局,与阿里系闲鱼展开正面竞争。早期,双方模式高度相似:均以C2C交易为核心,强调免费发布与用户互评,甚至广告语也充满对标意味——闲鱼主打“闲不住,上闲鱼”,转转则以“更专业的二手交易平台”回应。这种贴身肉搏持续至2019年,转转因资金链压力陷入危机,最艰难时仅能维持6个月员工薪资。
危机倒逼转型。2019年后,转转首创“官方验”服务,通过自建质检团队与标准化流程,为二手商品提供质量背书,并推出365天质保、七天无理由退货等保障措施。创始人黄炜表示,转转与闲鱼的差异在于,后者提供“丰富但需筛选”的交易生态,而转转致力于让“不敢交易的用户也能放心买卖”,通过中间服务降低非标品交易风险。
转型效果逐步显现。2022年,转转实现首次盈利,C2C业务从核心地位退居辅助角色。尽管当年产品改版时仍保留“自由市场”入口,但近年来其GMV占比持续下滑,最终促使集团彻底关停该业务。根据公告,2025年9月24日起,平台将关闭个人商品发布功能;9月29日,“自由市场”商品浏览与购买入口逐步下线,至当日24时全面终止服务。过渡期间,所有相关订单的客服与售后通道将延长至10月31日。
关停C2C的决策,也源于转转对行业痛点的重新审视。C2C模式虽能快速扩张规模,但网络诈骗与灰色交易问题难以根治,部分平台至今未找到有效纠纷解决机制。相比之下,C2B2C模式通过平台质检、资金托管与信息闭环,构建了更可控的交易环境。然而,这一选择也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成本与更激烈的竞争。
目前,转转已在全国布局深圳、成都、青岛三大质检中心,配备超2500名质检工程师;上门回收服务覆盖1300余个区县,线下门店突破1000家,覆盖超300个城市。今年6月,其首家二手多品类循环仓店“超级转转”在北京开业,提供箱包、鞋服、腕表等商品,进一步推进多品类战略。黄炜称,该门店是循环信任体系的重要环节,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
但挑战依然存在。在“黑猫投诉”平台,转转累计投诉超10万条,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产品质量与费用争议。外部竞争中,闲鱼2020年上线“验货宝”补齐质检短板,京东旗下爱回收则在3C品类形成规模优势。电商专家指出,二手市场看似蓝海,实则对资金实力、供应链整合与生态建设能力要求极高。“官方验”模式需专业团队与权威检验结果支撑,资金投入大,且需平衡成本与商品竞争力。相较于背靠阿里的闲鱼与京东的爱回收,转转的优势并不突出。
尽管已连续多年实现规模化盈利,转转此次战略调整仍是一次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重新下注”。在C2B2C赛道上,其能否通过重模式持续盈利,并在服务体验中形成差异化,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