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即将迎来一家备受瞩目的GPU企业——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根据上交所公告,该公司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接受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若顺利过会,有望成为“国产GPU第一股”。从申请受理到上会仅用时不足三个月,这一速度引发市场对国产GPU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
作为国内GPU领域的新锐力量,摩尔线程自2020年10月正式运营以来,已推出四代全功能GPU架构——“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并构建了覆盖板卡、一体机、智算集群的完整产品矩阵。公司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不仅实现了从芯片到系统的全栈技术突破,更完成了与PyTorch、PaddlePaddle等主流AI框架的生态适配,获得超150家行业软件的兼容认证,在海外巨头垄断的市场中开辟出差异化发展路径。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累计研发投入达43.66亿元,研发费用率始终维持在高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77.81%,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超过75%。这种技术驱动战略成效显著:同期营业收入从4608.83万元跃升至7.02亿元,归属净利润亏损幅度持续收窄,显示出强劲的成长潜力。
从客户结构看,摩尔线程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达到98.29%,其中新增第一大客户贡献了56.63%的营收。尽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因大规模研发投入持续为负,但公司预计最早将于2027年实现盈利。此次IPO拟募集资金80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研发项目,将成为年内最大规模的IPO上会项目。
市场对摩尔线程的上市预期反应热烈。9月22日消息披露后,A股GPU概念股集体走强,海光信息、芯原股份盘中股价创历史新高,分别收涨10.7%和17.34%。这种热度折射出资本市场对国产GPU产业的强烈信心——当前半导体产业资本热度与AI算力需求形成共振,全产业链对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攀升。
行业分析指出,国产GPU已跨越技术验证期,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东吴证券研报显示,AI芯片发展推动封装测试设备需求激增,尤其是SoC测试机和先进封装设备需求显著增长。在此背景下,壁仞科技、沐曦股份、瀚博半导体等企业均已启动IPO进程,其中沐曦股份拟募集资金约39.04亿元,科创板正成为国产GPU企业的重要资本平台。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摩尔线程IPO快速推进的背后,是国家对GPU产业“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政策层面,GPU作为AI、高性能计算核心硬件被纳入“新基建”关键领域;产业层面,企业已在真实场景实现商业化,技术可行性获认可;资本层面,国际GPU市场高度集中,国内亟待培育本土标杆企业。
公司创始人张建中的职业轨迹颇具看点。这位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工程师,曾先后任职于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中国惠普、戴尔中国,2006年加入英伟达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2020年离职后创立摩尔线程。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张建中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控制公司36.36%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随着上市审核临近,国产GPU产业格局正迎来关键转折点。在半导体产业升温、AI算力需求爆发的双重驱动下,以摩尔线程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正在政策、市场、资本的三重支持下,加速突破技术壁垒,向规模化发展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