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优必选CBO谭旻:人形机器人黎明前夜,越卷越优胜劣汰加速行业出清

   时间:2025-10-30 11:44:2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穿着花棉袄的机器人扭着秧歌登上春晚舞台,当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引爆舆论场,这个曾被视为“未来科技”的赛道,正以惊人的速度闯入现实世界。高盛最新预测显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380亿美元,资本如潮水般涌入这个硬科技领域,多家明星企业加速冲刺IPO。

在行业沸腾的表象下,中国最早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正经历着黎明前的关键时刻。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用13年时间走过了从核心零部件缺失到全栈技术突破的艰辛历程。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回忆,公司创立初期,伺服驱动器、机电设计等基础部件全靠进口,单个关节成本高达万元,而如今其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斩获超6.3亿元订单。

“我们就像西行取经的队伍,现在才刚走到平原。”谭旻用形象的比喻描述行业现状。他透露,优必选2024年仅交付10台人形机器人,但2025年目标跃升至数百台,2026年突破千台,2027年实现万台级交付。这种指数级增长预期背后,是公司从C端消费市场向B端工业场景的战略转型——通过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康养等垂直领域建立付费市场,再逐步向消费级市场渗透。

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催化剂,来自两个关键转折点。2021年特斯拉高调入局,用一场简陋的PPT发布会向全球宣告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商业价值。尽管初期遭遇质疑,但特斯拉的示范效应彻底改变了资本态度。紧接着2022年OpenAI的技术突破,让公众真切感受到AI的进化力量,具身智能由此成为科技界共识。

“现在每家公司都在进工厂做数据采集,交付能力将成为未来三年的核心指标。”谭旻指出,当前90%的机器人企业仍停留在机械本体阶段,缺乏真正的AI能力。优必选通过与比亚迪、富士康等企业的合作,在汽车产线、消费电子等领域积累实训数据,其Walker S2机器人已实现7×24小时自主换电作业。但谭旻坦言,机器人在物理空间智能方面仍存在重大缺陷,“当你说‘请把最近的那瓶水递给我’,它根本理解不了空间关系”。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必选选择了一条差异化道路。公司近期与国际投资机构签署10亿美元战略融资协议,重点投入3D数据构建和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谭旻强调,价格战对行业有害无益,“真正的战场在工业规模化交付领域,现在比的不是价格而是场景落地能力”。他透露,优必选科研级产品已实现盈利,但消费市场仍需等待AGI技术突破。

在谭旻的愿景中,人形机器人将超越汽车成为最大智能终端。他描绘了一幅未来图景:城市交通由智能系统统一调配,私人汽车沦为收藏品;任意表面都可成为交互屏幕;每个家庭将拥有多台个性化机器人。这种判断得到资本市场呼应——花旗银行将优必选估值类比2010年的特斯拉,当时后者年交付量仅1500台,而今市值已突破万亿美元。

“我们要做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苹果,甚至10个苹果的规模。”谭旻的野心背后,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据人社部数据,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将达3000万。当42度高温导致工厂停工时,人形机器人正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这场由技术突破与产业需求共同驱动的变革,正在重新定义人类与机器的关系。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