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仅六年的果下科技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在储能行业加速扩容的背景下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这家以“AI+储能”为核心战略的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双重驱动,已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具成长潜力的黑马之一。
在技术架构层面,果下科技自主研发的“云-边-端”能源监管体系形成显著优势。该系统通过云端大数据分析与边缘端实时响应的协同机制,实现对储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据权威机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披露,采用AI算法的电池健康度预测精度已突破95%,电池寿命延长10%-15%,这与果下科技的技术布局高度契合。企业与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建立的产学研合作网络,为其软硬件协同开发提供了坚实支撑。
针对差异化市场需求,果下科技构建了双平台服务体系。面向工商业用户的“Safe ESS”平台集成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技术,形成“端-边-云”一体化智能架构,具备毫秒级故障响应能力,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智能策略调控及远程运维管理。而针对家庭用户的“Hanchu iESS”平台则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可视化管控,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完成能源调度、能效优化及故障诊断等操作,真正实现“指尖上的能源管理”。
财务数据显示,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2022年至2024年期间,营业收入从1.42亿元跃升至10.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8.9%;同期毛利从3560万元增至1.55亿元,复合增长率108.6%。在地域拓展方面,非洲市场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40.2%,成为新的业绩增长极。尽管面临电芯价格波动带来的毛利率压力,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与供应链优化,仍保持了健康的盈利水平。
此次IPO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两大领域:在技术研发方面,计划采购先进AI计算设备、扩充研发团队规模,并加强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在全球市场拓展方面,将在欧洲与非洲建设区域运营中心,完善本地化服务网络。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AI技术与储能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果下科技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深耕,不仅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更为AI算力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构建了能源保障体系。随着港交所上市进程的推进,这家中国储能企业有望在全球能源数字化转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