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正热爱的事业,才能让人持续迸发创造力与韧性,让商业充满温度。”这是见素见喜集团董事长赵晶晶对创业的深刻感悟。作为深耕中式美学传播与文化国际交流的实践者,她用跨界思维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架起桥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从银行高管到文化创业者,赵晶晶的职业转型并非偶然。在金融行业深耕多年的经历,为她积累了严谨的风险控制能力、资源整合思维和团队协作经验。这些素养在创业过程中转化为品牌构建、企业管理的核心优势。她坦言:“银行工作让我理解了商业运行的底层逻辑,而内心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则指引我走向了创业之路。”
2018年,赵晶晶创立见素见喜集团,聚焦中式美学IP开发、企业品牌升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及数字化艺术体验解决方案。集团采用深圳、香港双总部模式,与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合作,业务覆盖品牌建设、高端文创定制等领域。在新加坡和越南设立的分支机构,则专注于为家族办公室提供整体品牌形象服务,通过瞪羚艺佰科技推动中国品牌国际化。
2024年香港回归27周年之际,集团推出的“凝年·永远盛开的紫荆花”文创产品成为焦点。该作品将福建德化非遗手捏瓷花工艺与武夷山茶文化相结合,通过国家级非遗技艺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这款产品不仅进驻南京牛首山文化圣地和中艺(香港)零售店,更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文化纽带。
在赵晶晶看来,中式美学传播正经历从“符号搬运”到“精神内核”的蜕变。“早期更多是元素堆砌,现在需要挖掘文化背后的哲学智慧。”她以“黑神话·悟空”“LABUBU”等中国IP的国际成功为例,指出未来中式美学将与科技、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呈现全球化、数字化特征。这种转型在集团开发的“凝年石韵”系列中得到体现——以天然页岩为材料,将大地肌理融入日用器物,打造出兼具实用性与治愈感的美学产品。
作为策展人,赵晶晶过去十年策划了多场丝绸之路主题艺术展。2024年香港中国古代石窟壁画艺术展上,她创新性地将非遗文创、艺术沙龙与清糯茶饮体验相结合,推出“凝年·紫荆花”手工瓷花灯作为献礼。展览吸引众多华侨参观,一位爱国华侨看到侨批文创灯时感慨:“我们在海外打拼,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回报祖国。”这种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鸣,让团队更加坚定“以艺术促交流、以文创传精神”的使命。
这场展览带来的商业价值远超预期:半个月内吸引5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长期客户,壁画作品成功进入新加坡和越南市场,清糯茶饮开辟海外销售渠道。赵晶晶将其称为“价值千万的展”,因为“它全方位展示了企业的创作理念与业务维度,产生了持续的正向反馈”。
对于企业成长,赵晶晶更看重“商业认知的升维”。她将发展阶段划分为从关注“术”到深耕“道”的转变:“真正的商业价值不在于规模扩张,而在于为客户和社会创造长期价值。”这种理念推动集团在2024年实现5倍营收增长,并构建起客户信任、组织活力、产品价值与生态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艺术与商业的平衡中,赵晶晶形成了独特的方法论:“艺术是创造美,美学是理解美。商业表达要源于生活、回归生活,通过非遗商业化让东方美学融入现代生活。”她以“凝年石韵”系列为例,强调产品要构建与用户的深层情感连接,“让用户觉得‘这很懂我’”。
谈及未来,赵晶晶表示将坚持公益事业,同时围绕“道”的哲学持续发力:“决策不再只看短期回报,而是思考对客户、员工和社会的长期影响。”她希望见素见喜能成为推动中式美学现代化、国际化的平台,“用商业力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这位自称要工作到80岁的创业者,正用行动诠释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创业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