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苏宁易购1元转让12家子公司,家乐福山东谢幕,零售业格局生变?​

   时间:2025-09-11 20:01:2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苏宁易购在化解债务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近日,其全资子公司家乐福中国与上海启纾家福企业服务合伙企业达成股权转让协议,以1元对价转让沙盛名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子公司的100%股权,总交易金额为12元。此次转让完成后,这12家公司将不再纳入苏宁易购的财务报表,预计可为上市公司增加归母净利润约3.83亿元,同时家乐福也彻底退出山东市场。

苏宁易购表示,当前公司正集中精力发展家电3C核心业务,持续推进非主营业务单元的精简工作。通过多措并举,进一步降低企业债务水平,缓解债务压力。公告指出,家乐福中国下属的传统大型商超业务受外部环境变化和消费行为转变的影响,叠加自身流动性不足,且苏宁因流动性问题无法持续提供资金支持,自2023年起逐步关停相关业务。这些子公司均已停止经营,债务负担较重。此次交易引入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资管机构,旨在发挥其资源优势,有效开展资产和债务重组工作,减轻上市公司债务负担,改善经营业绩,降低管理风险。

事实上,此次股权转让与今年8月苏宁易购与家乐福达成的债务和解协议密切相关。当时,ST易购发布公告称,将以货币资金形式与家乐福方开展债务和解,支付2.2亿元后,双方之前的债权债务关系彻底结清,同时家乐福中国和家乐福咨询公司需停止使用相关知识产权。这一和解源于2019年股权并购遗留问题。

2019年6月,苏宁易购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与家乐福荷兰公司及家乐福集团签订《股份购买协议》,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并承诺两年后以固定价格收购剩余20%股权。然而,自2020年起,ST易购陷入流动性危机,营收从2020年的2522.96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626.27亿元,净利润连续亏损。2022年4月,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易购”。

由于业绩承压,苏宁未按约支付收购尾款。2022年报显示,双方就剩余16.67%股权的收购发生争议。2022年11月,家乐福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发起仲裁。此后几年,家乐福中国的亏损持续扩大,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28.32亿元、12.54亿元和5.46亿元,对苏宁易购的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同时,家乐福中国业务受外部环境影响,叠加流动性问题,2023年起逐步关停传统大型商超业务。

经过近3年的协商,家乐福和苏宁在今年8月达成和解。对面临债务危机的苏宁易购而言,此次“瘦身”意义重大。公司表示,将通过资产盘活、债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等手段化解流动性压力。

随着纠纷的终结,剩余家乐福中国门店也将全面更名,家乐福品牌在中国数十年的运营史正式落幕。1995年,家乐福在北京和上海开设首批门店,免费停车、开架购物、万种商品一次性购足的模式让中国消费者耳目一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家乐福中国位列中国连锁百强第六名,平均每家门店收入达2.52亿元,巅峰期在国内拥有超过300家门店,每年有2亿人光顾,早上排队的场景随处可见。

然而,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家乐福的领先地位逐渐动摇。2009年,家乐福中国在大卖场领域的领先地位被大润发超越,此后一直未能重新夺回。2016年,大润发单店业绩达2.64亿元,而家乐福仅为1.58亿元,差距愈发明显。家乐福早期依赖“通道费”盈利模式,即通过收取供应商入场费、品牌管理费、陈列费等实现快速扩张,却忽视了自身供应链和仓储体系的发展。相比之下,永辉通过生鲜直采、大润发通过物流体系建设强化了供应链,而家乐福直到2015年才开始布局,错失关键发展期。

2015年,国内大卖场业态首次遭遇“负增长”,给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面对严峻形势,家乐福的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迫切。2019年,家乐福将中国业务的80%股权卖给苏宁易购,企图实现转型发展,但此次“联姻”并未达成预期效果。市场冲击之下,家乐福中国逐步关停商超门店,此次交易的12家子公司均已停止经营。8月19日,微信公众号“家乐福中国”已更名为“客优仕”。目前,苏宁易购资产负债率仍高达90.38%,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408.59亿元。有业内人士表示,家乐福的退场,撕掉了外资零售“躺赢”中国的最后遮羞布。

在山东市场,根据前期协议,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山东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已更名为“济南客优仕商业有限公司”“山东客优仕商业有限公司”。随着苏宁易购完成“1元转让”交易,家乐福在山东市场正式退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