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芯国际百亿收购后股价“大起大落”,是抄底时机还是隐藏风险?

   时间:2025-09-11 18:09:14 来源:搜狐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芯国际近期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犹如坐上了“过山车”,一场围绕收购与股价波动的戏码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9月9日,中芯国际复牌后股价遭遇重挫,当日收盘价跌至102.99元/股,跌幅高达10.26%,市值一天内蒸发368.75亿元,令众多投资者措手不及。

此次股价异动的导火索,源于中芯国际宣布的一起重大收购计划。停牌前,公司计划以每股74.2元的价格,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49%的股权,实现对其100%的控股。中芯国际官方表示,此举旨在提升资产质量、增强业务协同性,以推动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在当前国内半导体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这一动作也被解读为行业内部加强整合、避免“内耗”的举措。

中芯北方并非一家普通的企业。成立于2013年的它,专注于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近年来业绩表现亮眼。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6.82亿元,几乎达到中芯国际同期净利润的一半,堪称行业内的“潜力股”。按常理,如此重磅的收购消息本应推动股价上涨,但市场反应却截然相反。

分析人士指出,股价“跳水”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在停牌前的8月最后两周,中芯国际股价已累计上涨近25%,短期内积累了较大的回调压力。其二,复牌时间恰逢大盘调整期,半导体板块整体表现低迷,市场情绪偏谨慎。其三,部分投资者选择在高位获利了结,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行压力。

然而,市场的反转来得同样迅速。9月10日,中芯国际股价逆势反弹,收盘报103.91元/股,涨幅0.89%;次日,股价继续上扬,收盘报110.28元/股,涨幅达6.13%。这一波“V型”走势,让投资者再次看到了半导体行业的韧性。

从长期来看,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逻辑依然清晰。国产替代的主线未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此次收购能否为中芯国际带来预期的协同效应,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行业波动加剧的背景下,短期股价的起伏已难以掩盖长期发展的趋势。

中芯国际的这波操作,既是一场资本市场的“压力测试”,也是行业整合的缩影。对于投资者而言,是选择在波动中寻找“抄底”机会,还是警惕潜在的风险信号,或许需要更理性的判断。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