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入境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境外游客在华消费模式正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中国购"成为入境旅游新亮点。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已突破1万家,今年前8个月享受退税政策的外籍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48倍,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退税金额分别增长97.5%和96.9%。
上海作为入境旅游核心城市,今年前6个月接待境外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6月底,该市在外滩设立全国首个支持"全市通退"的离境退税集中退付点,实现跨区域现金退税服务。据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介绍,实施新政后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5%,其中"即买即退"销售额增幅达28.1倍。
区域联动成为服务升级新趋势。8月7日,川滇陕三省税务部门推出离境退税"服务互认"机制,境外游客可在三省范围内跨区域办理退税。目前京津地区已实现通办,多省份正在推进互通互认。这种创新模式让游客行程安排更加灵活,一位在沪外籍游客感慨:"原本担心错过机场退税,现在全市通退点让购物计划更从容。"
各地税务部门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服务效率。四川税务7月推出"码上退"线上服务,在成都太古里等商圈试点,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北京在集中退付点上线支付宝"碰一下"实时退税功能,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启用全国首台自助开单机,通过护照识别和发票扫码,30秒即可完成退税申请单打印。
消费选择呈现本土化特征。深圳大疆无人机、华为等科技产品成为退税热门商品,上海本土设计师品牌"蕾虎"旗下门店已开具120余张退税单,销售额近40万元。北京1500余家退税商店中,国货品牌占比达40%,"老字号"与"新国潮"共同构成特色消费场景。
服务创新延伸至信息供给领域。国家税务总局5月发布17语种版《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指南》,广西税务部门联合多部门制作多语种《离境退税消费地图》,在口岸、商圈等区域推广电子书下载。这些"买家指南"与针对商户的"服务手册"形成配套,税务部门通过全程指导帮助商户快速掌握政策,目前全国退税商店已覆盖31个省份。
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在兰州商场购买特色纪念品后表示:"退税服务让购物体验更完整,我会推荐朋友来中国采购。"这种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正通过政策优化与服务创新持续释放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