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物价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持平转为下降0.4%,但核心CPI连续第四个月呈现温和上涨态势。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明显收窄,环比价格止跌企稳,显示工业领域价格压力有所缓解。
食品价格走弱成为拖累CPI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8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5%,但涨幅较历史同期水平低1.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鲜菜价格虽环比上涨8.5%,但受去年同期高温多雨导致的高基数影响,同比降幅从7.6%扩大至15.2%。猪肉价格受周期性下行影响,环比小幅下跌,同比降幅由9.5%扩大至16.1%。水果价格也呈现季节性回落,同比由正转负。三项主要食品价格变动合计拉动当月CPI同比下降约0.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分析人士指出,这反映出消费市场持续复苏的态势,特别是促消费政策对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PPI数据呈现积极变化。8月份PPI同比下降2.9%,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收窄。环比价格由降转平,结束此前连续8个月的下跌态势。从行业看,钢铁、煤炭等黑色金属价格受供需关系改善和"反内卷"政策影响明显回升,硅、锂等新兴产业原材料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专家分析认为,PPI环比止跌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取得成效,企业低价竞争行为得到规范;二是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改善,特别是内需主导的原材料行业价格回升;三是出口结构优化对相关产业价格形成支撑。数据显示,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等行业价格环比止跌,计算机通信等制造业价格跌幅明显收窄。
不过,输入性因素仍对PPI形成一定压制。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8月国内石油和部分有色金属价格环比回落,抵消了部分行业的价格上涨效应。分析人士预计,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PPI有望逐步进入回升通道。
核心CPI的持续温和上涨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该指标已连续四个月扩大涨幅,反映出居民消费需求稳步恢复的态势。特别是在服务消费领域,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价格保持稳定上涨,成为支撑核心CPI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