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网上一篇引发广泛关注的论文突然下架,引发公众对学术权威性的质疑。涉事论文作者为武汉大学学生杨某媛,其论文《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此前被指出存在“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问题,此次下架行为进一步激化了舆论争议。
记者就此事分别联系知网客服与武汉大学研究生院,但双方回应均未能平息公众疑虑。知网客服表示,论文下架需作者本人通过学校研究生院提交撤稿函,经学位论文部审核后方可操作。然而,当被问及杨某媛论文的具体撤稿流程时,客服却以“不清楚”回应,前后矛盾的态度引发更多猜测。
有长期关注此事的博主分析,知网通常不会随意受理个人撤稿请求,尤其是涉及硕博论文的案例。由于论文上传需经学校审核,杨某媛自行申请下架的可能性较低。该博主推测,武汉大学可能单方面要求知网撤稿,但知网客服对此既未确认也未否认,仅强调“需按流程操作”。
面对公众追问,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的回应更为简短:“刚接到消息,正在核实。”这一答复与该校8月1日发布的“成立专班核查论文问题”的公告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校方承诺“彻底调查”,但截至9月中旬,既未公布肖同学处分撤销进展,也未对杨某媛论文问题作出说明。期间,网络博主已将分析范围扩展至该校其他学院师生论文,而校方自查结果仍遥遥无期。
舆论指出,无论是隐藏处分还是下架论文,均与“诬告案”密切相关。作为事件关联方,武汉大学即使未直接参与,也应主动发声以平息争议。然而,校方长期采取“沉默策略”,不仅未关闭新生欢迎会直播评论区,反而因网友批评被迫关闭,进一步加剧了负面舆情。
公众认为,武汉大学处理问题的方式暴露出严重缺陷:一方面无法强迫杨某媛道歉,另一方面却拖延取消肖同学处分;既声称“按流程核查”,又对关键问题避而不答。这种“拖字诀”策略不仅未能化解危机,反而导致学校公信力持续受损。短视频平台因惧怕批评关闭评论区的行为,更被质疑为“掩耳盗铃”。
此次论文下架事件,究竟是校方为掩盖问题采取的“修补手段”,还是严格调查后的必要措施,目前仍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武汉大学若继续回避核心问题,任由舆情发酵,将进一步消耗其百年学府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