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无印良品“闭店潮”背后:中产符号褪色,品牌转型能否重拾市场?

   时间:2025-09-10 06:16:0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北京世茂工三商场内,MUJI无印良品门店的玻璃橱窗上,一张闭店公告格外醒目。这家运营超十年的老店将于8月31日正式停业,店内悬挂的"闭店特惠"横幅与零散的顾客形成鲜明对比。作为日本生活方式品牌的代表,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撤退步伐正持续加快。

根据母公司良品计画最新财报,2022至2024财年间,无印良品在中国大陆累计关闭30家门店。进入2025年,关店潮仍在延续——前五个月新增17家闭店记录,苏州泰华店、济南振华商厦店等标杆门店相继退出市场。8月底,上海浦江欢乐颂店也拉下卷帘门,标志着这个曾引领"性冷淡"风潮的品牌正经历深度调整。

多重挑战正冲击着这个进入中国市场20年的品牌。电商平台的崛起重构了消费场景,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本土品牌以高性价比策略抢占市场。消费观念的转变更为致命:曾经象征中产身份的无印良品,如今在追求质价比的年轻群体眼中,逐渐沦为"价格虚高"的代名词。其赖以生存的商业生态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今年3月,品牌斥巨资邀请亚洲巨星金城武代言,社交媒体互动量三天内暴涨300%,"金城武同款"收纳盒、床品四件套在部分门店引发抢购。但这场营销狂欢很快被质量危机打断。8月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显示,其生产的不锈钢剪刀存在尖端锐利等安全隐患,这已是年内第二次被点名整改。

产品质量问题呈现系统性特征。今年5月,苏州市监局披露其超声波香薰机存在端子骚扰电压超标;2023-2024年间,空气循环风扇、儿童T恤等产品因不符合国家标准屡遭处罚。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相关投诉达2407条,涉及家纺脱线、服装褪色、售后滞后等问题,部分消费者直言"性价比不如国产平替"。

定价策略的争议贯穿品牌发展史。90元的剪刀、428元的电热水壶等定价,与其实际品质形成强烈反差。这种"日本平价、中国轻奢"的认知落差,随着信息透明化日益凸显。尽管自2014年起连续11次调价,但25%-30%的价差仍让消费者却步。当竞品推出相似设计但价格低40%的产品时,无印良品的品牌溢价正加速消解。

市场竞争格局已发生质变。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通过价格战持续分流客源,直播带货的兴起更让"极简设计"失去稀缺性。当年轻消费者开始用"守旧"评价无印良品时,其长期坚持的"日式美学"理念在快速迭代的消费浪潮中显得格格不入。某消费调研机构数据显示,30岁以下群体对其品牌忠诚度较三年前下降27%。

面对困境,品牌启动了系列转型措施。在关停低效门店的同时,每年保持40家左右的新店开设速度,并将标准店面积从800平方米扩展至1500平方米以上。2024年北京朝阳大悦城旗舰店达4950平方米,重庆观音桥店、长沙荟聚店等巨型门店相继落地,试图通过场景化体验重塑品牌价值。

业态创新成为突破重点。农场概念店引入生鲜产品,宠物用品线瞄准新经济赛道,自助拍照机、AR试衣镜等互动装置增强体验感。线上渠道建设同步加速,2022年入驻外卖平台后,即时零售业务显著提升经营效率,会员系统升级与促销活动持续强化用户粘性。这些调整带来阶段性成效,2024年财报显示新店扩张与成本控制实现增收增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