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席卷全国的快递价格调整浪潮,正从华南向华北、华中地区加速蔓延。继浙江义乌7月率先上调运费后,广东8月将单票基础价格提升至1.4元,进入9月,河南、山东、京津冀等地相继跟进,形成贯穿南北的价格调整带。这场被业内称为"反内卷"的涨价行动,引发电商群体与快递从业者的深度关注。
作为全国第四大快递省份,河北成为本轮涨价的"重灾区"。当地电商卖家提供的最新报价显示,0-0.3公斤包裹起步价不得低于1.4元,1公斤以内1.8元,超重部分每公斤加收1元。这种调整对日均发货量1-2千单的中小商家造成直接冲击。"每单利润原本不到1元,现在快递成本上涨后,很多订单变成亏本买卖。"石家庄某服装店主表示,当地部分商家已暂停接单,等待价格稳定后再做决策。
行业数据显示,2015-2024年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从13.4元降至8.02元,降幅接近40%。这种"以价换量"的模式导致上市快递企业毛利率普遍低于10%,2025年上半年更呈现"量升价跌"的异常态势。某头部快递企业区域经理透露:"过去十年业务量增长17倍,但收入增速只有业务量的一半,这种失衡不可持续。"
山东青岛的假睫毛产业带深刻感受到涨价压力。9月8日调价首日,从事电商多年的石先生算了一笔账:日均3万单的发货量,每单成本增加0.5元,意味着每天利润减少1.5万元。"我们在拼多多、抖音等六个平台都有店铺,这种普涨是灾难性的。"他展示的后台数据显示,部分商品已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即售价低于成本价。
面对成本压力,电商群体陷入两难境地。杭州某美妆商家表示,同行正在观望是否提价,"但平台流量分配机制让涨价变得危险,可能面临订单量腰斩"。部分商家开始尝试通过优化包装、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等方式消化成本,某家居用品店主称:"我们正在测试可降解包装,虽然单件成本增加0.3元,但能提升品牌形象。"
在终端配送环节,快递员对派费调整充满期待。青岛快递员陈先生日均派件300单,每单收入0.9-1元,"这个价格已经维持三年,现在运费涨了,派费却没动静"。他担忧即使总部下发调价通知,末端网点也可能截留部分涨幅,"去年双十一承诺的派费上调,最终只兑现了六成"。
专家指出,单纯提价不足以破解行业困局。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相关人士认为,快递业需要系统性变革:"反内卷不是价格调整那么简单,涉及服务标准、网络优化、团队建设等多个维度。比如建立差异化服务体系,对时效要求高的客户收取溢价,对普通件保持性价比。"数据显示,当前快递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90%以上的业务集中在3元以下价格带。
这场价格调整风暴正在重塑行业生态。某电商物流平台负责人观察到,部分商家开始转向区域仓配模式,"把仓库建在产业带周边,通过集单降低单位成本"。在义乌,已有商家组建自有配送团队,将末端成本压缩30%。这些探索预示着,快递行业可能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