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化工板块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成为市场焦点,行业供需格局的改善预期引发资金持续流入。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欧美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全球经济复苏信号增强,叠加国内供给侧改革政策密集落地,化工行业正迎来周期性拐点。
行业数据显示,化工板块自2023年一季度利润触底后,已连续11个季度处于低位震荡状态。海外龙头企业普遍面临业绩压力,近两年持续收缩产能,国内多数细分领域的小型工厂也长期在盈亏平衡线附近挣扎。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二季度行业资本开支增速首次转负,市场普遍预期下半年将无新增产能投放,供给端收缩趋势明确。
政策层面,7月以来“反内卷”措施加速落地。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要求整治企业低价竞争行为,推动落后产能退出;7月20日工信部发布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强调结构调整与产能优化;同日山东、湖南等地工信部门启动化工老旧装置摸底改造工作。8月1日实施的《价格法》修订案首次在法律层面界定低价倾销标准,并配套惩处措施,为行业价格体系重构提供制度保障。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化工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尽管近期股价有所反弹,但PB指标显示仍具备安全边际。在预期修复阶段,行业通常呈现普涨格局,后期将根据子行业基本面兑现程度出现分化。具体投资方向上,机构建议重点关注四类机会:一是估值处于底部且竞争力突出的龙头企业,这类标的在产品价格回升时具备显著业绩弹性;二是高能耗、老旧产能占比高的细分领域,如纯碱、煤化工等,供给收缩将带来较大利润改善空间;三是处于景气上行周期的品种,包括制冷剂、钾肥等;四是具有周期成长属性的细分赛道,如轮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