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研究屡见不鲜,但多数作品往往局限于日本自身的历史脉络,难以引发中国读者的深层共鸣。然而,一本名为《以日为鉴:衰退时代生存指南》的新书,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经济现象,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
作者分析师Boden凭借十余年的深入研究,系统梳理了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40年的社会变迁。书中不仅聚焦宏观经济波动对行业、职业及个体的影响,更通过中日对比,揭示了两国在经济转型期的共性与差异。作为文化相近的邻国,日本的经验对中国而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是日本“替代经济”的崛起。从追求品牌到注重性价比,日本消费行为的转变催生了百元店模式和廉价品牌优衣库的繁荣。优衣库凭借高质量、基础款、低价格的策略,逆势成为全球服装巨头,其创始人柳井正多次登顶日本首富。与此同时,日本餐饮业也涌现出“牛肉饭御三家”——吉野家、食其家、松屋,以廉价快餐征服市场。这种转变标志着日本进入后消费时代的典型特征,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同样展现出潜力。例如,蜜雪冰城凭借几元的客单价,迅速扩张至全球数万家门店,成为低价高质消费的代表。
娱乐产业的逆势增长是日本经济的另一大特征。在游戏和动漫领域,日本迎来了“失去三十年”中的黄金期。从《海贼王》到《火影忍者》,日本动漫通过版权和手办模型等衍生品赚取了丰厚利润。任天堂等游戏公司也经久不衰,成为全球最赚钱的游戏企业之一。二次元和盲盒经济在日本同样火爆。反观中国,泡泡玛特和二次元文化的崛起,正逐步复制这一模式。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日本凭借技术壁垒维持了优势。信越化学的光刻胶全球市占率超过50%,东京电子的半导体设备出口占比达70%,发那科的工业机器人则占据了全球汽车制造领域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正朝着高端化方向迈进,这一转型现象与日本不谋而合。
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养老产业爆发也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特征。日本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5.9%跃升至2020年的11.5%,护理机构数量突破1.6万家,市场规模超过80万亿日元。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医疗产业也将迎来类似的爆发期,养老护理健康领域将成为未来的消费热点。
尽管中国GDP总量已远超日本,但在人均GDP上仍存在差距。目前,中国人均GDP约为1.3万美元,而日本为3.28万美元。这一差距在消费领域表现为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质量。例如,蜜雪冰城几元一杯的茶饮,换算成日元仅一百多日元,性价比极高。然而,中国庞大的人口总量使得消费总量轻松超过日本,为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中国的消费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书中关于职业选择的讨论更具现实意义。在经济寒冬时代,“职业选择”已成为头等大事。书中通过日本的经历,回答了“考公务员是否是最合理的就业选择?”、“医生未来的待遇会更好还是更差?”、“生育率下降会影响教师就业吗?”、“研究生扩招但报考人数下降,研究生还值得读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适用于日本,也为中国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以日为鉴:衰退时代生存指南》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提供应对策略。日本“失去三十年”的经验表明,任何时期都存在逆势增长的行业,如医疗、养老、性价比经济和文化娱乐等。对中国而言,关键是从日本的经验中提前布局,避免重蹈覆辙,同时把握后消费时代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