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旗下THE MONSTERS心底密码系列搪胶毛绒挂件盲盒(迷你Labubu)的上市,在潮玩市场掀起了一场短暂的“风暴”。从预售阶段的热度攀升,到发售时的秒售罄,再到一周后二手价格的显著回落,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的供需波动,也揭示了潮玩行业背后的复杂逻辑。
发售前,迷你Labubu的预售数据已显示出其“超级爆款”的潜质。天猫泡泡玛特旗舰店显示,超过58万人将产品加入购物车,直播间10分钟内涌入近150万人。这种“未发先抢”的现象,本质上是潮玩市场供需关系的提前预演。黄牛通过代抢、预售等方式制造“稀缺性”,推高价格,而玩家则因担心错过而提前下单,形成了价格泡沫。
发售当天,迷你Labubu的抢购场面堪称“狂欢”。京东、淘宝、抖音等平台的商品链接在开售1分钟内便显示“已售罄”。天猫旗舰店当晚售出超30万件,抖音直播间售出超15.5万件,京东平台甚至售出超70万件。然而,这场“狂欢”并非完全顺利。多位玩家反馈,小程序直接白屏,或持续刷新半小时后才抢到盲盒。这种技术故障暴露了官方渠道在应对大规模抢购时的短板。
线下门店的场景同样热闹。记者走访发现,前来提货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队,但店员明确表示:“目前迷你Labubu在门店无现货,必须在线抢购后根据约定提货。”这种线上依赖进一步推高了二手市场的代抢需求,也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氛围。
然而,抢购热潮退去后,迷你Labubu的二手市场价格迅速回落。据潮玩二手交易平台数据,截至9月4日,整端成交均价从发售前的2059元跌至1601.3元,跌幅达23%;隐藏款“爱心”的二手均价从1000元以上降至753.8元。得物平台的数据显示,未拆盒产品的价格降幅相对较小(端盒从2036元降至1781元,降幅12%),但拆盒产品的跌幅更为剧烈,隐藏款“爱心”从991元跌至702元,降幅达29%。
与此同时,闲鱼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原价转售”的情况。有玩家表示,自己一次性购入多款产品,但到货后发现部分款式并非“心仪款”,于是选择原价转售以减少损失。这种行为的普及,说明市场开始回归理性——当玩家不再盲目追求“稀缺性”,而是通过互换或转售来平衡需求时,二手市场的流动性反而加速了价格的回归。
社交媒体上的热度依然不减。截至9月4日,小红书上有超过50万人讨论该系列,话题总浏览量突破3000万。这种热度的持续,既源于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如高约10.5厘米的尺寸、30款盲盒的丰富性),也与玩家间的互动行为密切相关。例如,由于第四代迷你Labubu从常规的6款扩展至30款(含24个字母、4个符号、2个隐藏款),玩家获得心仪款的概率大幅降低,导致互换需求激增。
然而,热度的分化同样明显。L、R、M三款因配色经典(如“L”款为Labubu 1.0系列的隐藏款配色、“R”款为纯黑配色、“M”款为去年春夏流行色香芋紫),成为全网最抢手的款式,二手交易量与热度持续领先。反观“P”“N”“X”等配色常规的款式,溢价极低,甚至接近原价。这种分化揭示了一个关键逻辑:潮玩市场的“爆款”并非整系列同步升温,而是由少数“明星款式”带动整体热度。
针对二手价格回落的现象,一位潮玩业内人士指出,迷你Labubu的首发铺货量可能超出了市场预期,从而缓解了供需紧张关系,使得二手市场价格失去了持续上涨的动力。据不完全统计,首发当晚全平台共上架超一百万个产品,这一数字远高于前几代的首发量。
30款盲盒的推出也加速了玩家间的互换行为。当玩家手中拥有大量“非心仪款”时,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换或转售来减少持有成本,而非长期囤货。这种行为直接减少了二级市场的流通量,进一步压制了价格的上涨空间。
对于普通玩家而言,迷你Labubu的“过山车”行情提供了一个现实案例:潮玩市场的波动性远超想象,“抢到就赚到”的逻辑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关注官方渠道,警惕代抢风险。发售前的代抢订单往往存在“虚假有货”或“转手失败”的风险。例如,有卖家在二手平台预售迷你Labubu,要求先交735元订金,但若最终无货,则需“赔款”。这种模式对玩家的经济成本与心理预期都是考验。
其次,理性评估需求,避免盲目囤货。30款盲盒的设计初衷是“丰富性”,而非“稀缺性”。如果你手中有多款非心仪款,与其长期持有,不如通过互换或原价转售快速变现。
再次,留意补货节点,预判价格走势。泡泡玛特官方尚未明确迷你Labubu的补货时间,但专业人士推测可能在10月。补货量的大小、补货节奏的快慢,都会直接影响二手市场价格。
最后,利用社交媒体,获取真实交易信息。小红书、得物、闲鱼等平台不仅是交易场所,更是玩家交流的“风向标”。例如,有玩家在小红书上分享“原价转售”的经历,也有玩家在得物群内讨论“隐藏款是否值得长期持有”。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准确地判断市场情绪与价格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