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合规问题再度引发关注。9月5日,海南、安徽、大连三地证监局同步披露多项监管措施,财达证券、西南证券及中山证券相关分支机构及责任人因违规行为受到处罚,违规事由包括“私下代客交易证券”及“违规委托第三方招揽客户”等典型问题。
海南证监局对财达证券海南分公司前从业人员敖义作出行政处罚,给予警告并处以15万元罚款。经调查,敖义在2018年5月至2025年2月任职期间,多次私下接受客户余某蛟委托操作证券账户。其中,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敖义操作普通账户交易金额约5970.41万元,盈利1.56万元;2020年3月至2024年5月,操作信用账户交易金额达2.69亿元,亏损273.22万元。两个账户累计交易3.29亿元,合计亏损271.66万元,且未产生违法所得。值得注意的是,敖义曾担任财达证券海南分公司负责人,直至2024年6月才由冯书义接任。
安徽证监局对中山证券合肥分公司及其负责人黄莉采取监管措施。该公司存在违规委托第三方招揽投资者、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作为分公司负责人,黄莉对此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监管部门要求该公司加强合规管理,完善内部问责制度,并提交整改报告。
大连证监局则对西南证券大连分公司出具警示函。该公司存在违规委托银行工作人员招揽客户、业务留痕不完整等问题。监管部门要求其限期提交整改报告,确保合规流程落实到位。
从处罚案例看,券商分支机构在经纪业务扩张中普遍存在“重规模、轻合规”的问题。部分机构为快速扩大客户规模,选择委托第三方(如银行工作人员、非持证人员)开展招揽活动,但忽视了对第三方行为的合规管控。同时,“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业务留痕不完整”等问题暴露出分支机构内部管理的松散,也反映出券商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穿透式管理”未能有效落地。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券商累计收到197张罚单,其中“机构罚”84张,“人员罚”113张,涉及162人次。从数据结构看,“人员罚”数量显著高于“机构罚”,表明监管部门更注重“个体责任追溯”,通过压实个人责任倒逼机构加强人员管理。今年以来,“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买卖证券”类罚单有6张,涉及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华安证券及财达证券等4家券商。其中,财达证券敖义案因交易规模较大被罚款,另一案例中证券从业人员朱晟因操作“陈某”账户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2024年,“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买卖证券”类罚单达15张,涉及国海证券、中信证券、中银证券等10家券商,其中4张为行政处罚。随着市场行情升温,券商在加大客户招揽的同时,违规招揽客户现象有所增多。统计显示,年内已有16张罚单涉及“违规委托第三方招揽客户”,具体违规类型包括委托他人招揽、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个人招揽、委托银行工作人员招揽等。
市场人士指出,这类罚单折射出证券行业在竞争环境下的两类典型合规隐患:一是从业人员道德风险与内部控制薄弱,尤其在代客理财方面易引发客户纠纷与资金损失;二是部分机构为追求客户规模,采取违规外包揽客等短期行为,漠视合规流程与留痕管理。此类现象频发,不仅暴露部分券商在内控机制、合规文化建设和从业人员行为监督方面的短板,也反映出行业同质化竞争压力下,一些机构风控底线遭受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