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市场迎来了一股来自银行大股东的增持风潮,其中青岛银行与南京银行的动向尤为引人注目。
青岛银行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其大股东——青岛国信产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六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该行股份,增持数量上限为该行总股本的5%。这一动作不仅显示了国信产融控股对青岛银行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也反映了地方国资对区域金融机构控制力战略上的强化趋势。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公告发布,国信产融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已合计持有青岛银行股份8.72亿股,占比达到14.99%。
与此同时,南京银行也于8月初发布公告,披露其持股5%以上的股东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在7月24日至8月4日期间,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了该行750.77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06%。这一增持行为同样彰显了股东对南京银行未来发展的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银行和南京银行的增持案例并非个例。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3家A股上市银行的股东或高管进行了增持操作。其中,江苏银行的增持次数最为频繁,达到了30次;而海德股份的增持次数也达到了15次。兰州银行的增持金额甚至超过了计划下限的111%,显示出强烈的增持意愿。
对于这股增持风潮,业内人士给出了积极评价。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认为,青岛银行大股东拟增持股份至近20%的比例,传递了股东对银行板块信心提振的信号,有助于纠正市场可能存在的估值低估。他进一步指出,增持潮的背后逻辑在于银行业的估值修复需求、业绩增长预期以及政策支持的综合作用。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也表示,此类增持行为不仅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传递对公司长期价值的看好信号,还体现了银行股东通过实际行动支持公司发展的意愿。他认为,在当前经济企稳、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分红稳定的背景下,银行股被视为具备较高性价比的防御性资产,因此得到了产业资本或主要股东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