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波动加剧,恒生指数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累计下滑超过700点,逼近25000点的关键支撑位。在此背景下,部分红利板块却展现出较强的抗跌能力,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内银股在今日午后呈现探底回升的态势,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具体来看,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股价均上涨超过1%,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也跟随上涨,整体表现强劲。
中泰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银行股的经营模式和投资逻辑正在从“顺周期”向“弱周期”转变。在市场表现强劲时,银行股可能相对较弱;但在市场平淡期间,其高股息的特性将更具吸引力。这一观点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从上半年业绩报告来看,银行板块已经出现了筑底的迹象,全年利润增速有望保持稳定。国盛证券的跟踪数据显示,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提升至1.0%和0.8%,较一季度有了显著的改善。
随着港股市场近期的高位震荡和回吐,市场资金开始重新向高息红利板块轮动。银行股作为前期机构资金的重点关注对象,其热度也有所回升。这一趋势表明,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加倾向于选择具有稳定收益和较高股息率的股票。
华泰证券的分析指出,在利率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市保险公司正在加快配置高息股,以弥补现金收益缺口。目前,部分公司仍欠配红利股,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一动态进一步凸显了高息红利板块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吸引力。
同时,机构数据显示,二季度银行板块继续成为基金加仓的重点对象。银行股在公募基金中的仓位已经攀升至近四年高位,其中股份行和区域行成为配置的主线。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于银行板块的未来表现持乐观态度。
截至8月29日,银行板块的PB估值为0.71倍,具备较高的配置性价比。华泰证券指出,二季度基金所持银行仓位边际提升至4.87%,这一数据进一步支持了银行板块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