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券商争霸:中信与国泰海通上演净利冠军争夺战

   时间:2025-09-04 17:37:22 来源:21金融圈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券商行业的竞争格局在近期发生了显著变化。长期稳坐行业头把交椅的中信证券,在今年上半年意外失去了净利润冠军的宝座,这一位置被新合并的国泰海通证券占据。这也是中信证券自连续八年夺冠以来,首次在净利润上被超越。

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泰海通证券实现了163.21亿元的净利润,比中信证券高出21.75亿元。这一反超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从合并官宣到正式完成仅用了半年时间,合并后的三个月内便显现出了巨大的协同效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信证券的业绩出现了滑坡。相反,中信证券141.46亿元的净利润创下了其历史最佳成绩。

在营业收入方面,中信证券仍然稳居行业第一,以330.39亿元的收入领先国泰海通91.67亿元。中信证券的核心优势在于自营业务,该业务收入高达190.52亿元,独占鳌头。然而,从经纪业务到投行,中信证券正面临国泰海通的强势追赶。特别是在经纪业务客户规模和IPO储备项目上,合并后的国泰海通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这场“券商一哥”之争,已经不仅仅是规模之战,更成为了业务结构与整合效果的真实较量。中信证券能否凭借自营业务的优势守住营收冠军的位置?国泰海通是否会全面领先?这些问题正受到整个行业的密切关注。

中信证券净利润被超越的原因,客观来说,并非是其业绩出现了下滑,而是国泰海通的实力过于强劲。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的净利润虽然比国泰海通低了21.75亿元,但相比去年同期,其净利润仍然实现了大幅增长。而在去年同期,中信证券还以领先第二名55.1亿元的绝对优势蝉联第一。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无疑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2024年9月,两家券商合并首次官宣;2025年3月,合并正式完成。从合并官宣到正式完成,仅用了半年的时间。而合并后的国泰海通,也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显现出了巨大的协同效应。这使得中信证券在净利润上被反超,尽管其业绩仍然坚挺。

不过,如果拉长时间线来看,国泰海通反超中信证券也在情理之中。近年来,虽然中信证券的净利润稳居第一,但并非始终如此。在2016年,中信证券就曾被国泰君安超越。当时,受股市低迷影响,券商净利润普遍大幅缩水,中信证券的缩水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失去了冠军之位。但第二年,中信证券便重新夺回了第一。

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净利润之和,在大多数年份都高于中信证券。尤其是在2022年之前,海通证券的业绩并未出现滑坡,其与国泰君安的利润之和一直高于中信证券。然而,从2022年开始,海通证券的业绩出现了大幅滑坡,导致其与国泰君安的利润之和开始低于中信证券。但随着海通证券历史风险的出清和过往坏账的计提完毕,其盈利能力仍然不容小觑。当其与国泰君安合并为国泰海通后,甩掉历史包袱重新出发,净利润短期大增便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自营业务成为中信证券营业收入领先的压舱石。尽管在净利润上被国泰海通超越,但中信证券在营业收入上的优势仍然显著。根据数据显示,上半年中信证券的营业收入以330.39亿元遥遥领先,比第二名国泰海通高出91.67亿元。而中信证券的高收入主要来自于自营业务,该业务收入高达190.52亿元,领先第二名国泰海通97亿元。

然而,在经纪业务和投行方面,中信证券正面临国泰海通的巨大压力。由于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在经纪业务上实力强劲,拥有大量客户,合并后的国泰海通在经纪业务客户量上远超中信证券。这使得中信证券在经纪业务上面临很大的压力。而在投行方面,尽管中信证券在储备项目和承销金额上仍然占据优势,但随着国泰海通的合并和业务的整合,其投行业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面对国泰海通的强势追赶,中信证券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据知情人士透露,中信证券已经对包括投行、经纪业务等在内的各业务条线进行了摸排,包括客户量、储备项目等。一些中信证券从业者也表示,券业冠军之位已经面临很大的挑战,后续可能会在除净利润以外的更多赛道上失守第一。而优化策略,争取用数年时间重新拿回第一,则成为了中信证券接下来一段时期内的新目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