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近日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在传统与新兴业务领域的拓展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财务挑战。
在业务运营方面,中国能建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达到2120.91亿元,同比增长9.18%,显示出强劲的营收增长动力。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02亿元和25.21亿元,尽管归母净利润的增幅较小,仅为0.72%,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了8.32%的增长。公司新签合同额突破775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98%,充足的订单储备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能源电力和水利等传统优势业务继续发挥稳定作用,新签合同和营收均实现增长。其中,国内火电和电网业务表现尤为出色,签约额同比分别增长18%和20%,火电市场占有率稳定在80%以上,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传统能源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中国能建在新能源转型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电力运营业务营收和利润分别大幅增长31.41%和37.22%。公司累计获得的国内新能源开发指标已超过7600万千瓦,并拥有多个在建项目,转型成果初步显现。
在海外市场上,中国能建同样取得了显著突破。境外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长势头强劲。能源电力业务是海外拓展的核心,占境外新签总额的80%以上,新能源业务的签约额更是同比飙升78.6%,显示出公司新能源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然而,在财务层面,中国能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盈利能力的下滑,上半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同比下降7.45个百分点和3.23个百分点。这可能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公司的资本回报率也低于上市以来的中位数水平,显示出公司在运用资本创造收益方面存在不足。
应收账款高企也是公司面临的一大问题。截至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占最新归母净利润的比例高达1180.11%,大量应收账款积压不仅会影响资金周转效率,还可能增加坏账风险。尽管公司在费用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仅凭费用控制难以完全抵消盈利端的颓势。
对于中国能建未来的持续发展,投资者还需关注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增长动能的可持续性。尽管公司营收和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增速明显偏慢。随着能源结构向新能源转型,传统火电业务的长期增长空间有限,而新能源业务虽布局积极,但盈利尚需时间。其次是新兴产业的盈利兑现时间。公司在储能、氢能等新兴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目前这些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利润贡献。最后是海外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海外市场虽增长迅速,但面临的不确定性较高,公司需要平衡海外扩张与风险防控。
总体来看,中国能建2025年上半年业绩呈现出亮点与隐忧并存的特点。公司在业务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盈利能力下滑、资本回报不足等财务挑战。投资者在关注公司发展潜力的同时,也需警惕财务层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