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揭晓,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显示,全市场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同比微增0.16%,净利润达到3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较去年全年显著提升4.7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地区的上市公司在业绩上表现出色。据统计,广东902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25万亿元,同比增长6.05%,规模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增长率则位居全国第三。同时,这些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4046.90亿元,同比增长4.49%,高于A股市场的整体水平。
具体到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公司营收实现正增长,超过四分之三的公司实现盈利。在广东地区,约74.83%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其中超过半数的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显示出广东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稳步增强。特别是在“千亿军团”方面,广东上市公司继续扩容,9家企业营收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国平安、比亚迪、工业富联等企业位居前列。
从行业角度看,制造业成为业绩回暖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制造业营收和净利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73%和7.75%。在先进制造领域,如军工、新能源、医疗器械等行业,原料需求旺盛,叠加供给结构性收紧,有色金属和塑料制品等行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显著增长。受益于产业链下游景气周期,光模块、PCB等行业订单量保持高位,相关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也实现大幅增长。
在研发投入方面,广东上市公司同样表现出色。上半年,广东已披露研发数据的873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达到1601.99亿元,占全国A股上市公司研发总投入的近五分之一。这一规模仅次于北京,稳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比亚迪以295.96亿元的研发投入领跑广东,中兴通讯和美的集团也分别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
从研发强度来看,广东上市公司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动力。上半年,广东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达到3.64%,较A股市场2.47%的平均水平高出1个多百分点。这意味着广东上市公司每实现100元营收,就会拿出3.64元投入研发。部分广东企业更是以“不计短期成本”的决心布局核心技术,研发强度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在消费和工业制造领域,广东上市公司也展现出强劲的活力。随着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加码,消费市场潜能逐步释放,新能源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行业均实现快速增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东上市公司产销延续高增长态势,净利润增长超过30%。在文化消费方面,游戏、影视院线等代表性行业的营收也实现增长,净利增速超过70%。
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的上市公司在上半年也表现出色。这些板块的公司营收增幅明显,创业板净利润增速更是远超市场整体水平。民营上市公司同样表现亮眼,盈利水平大幅修复,成为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广东上市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亮眼,不仅营收和净利润实现稳步增长,还在研发投入和创新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动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东地区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也离不开上市公司自身的努力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