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居民的储蓄热情显著升温,引发广泛关注。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居民银行存款增加了惊人的10.77万亿元,刷新历史记录。以往,储蓄的主力军主要是中老年群体,而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积极存钱,以备不时之需,如应对失业、疾病等突发情况。鉴于当前投资市场的高风险,年轻人更倾向于将钱存入银行,以确保资金安全。
随着民众储蓄意愿的不断增强,业内人士提醒,银行存款将迎来一系列新变化,尤其对于家中存款超过50万的家庭而言,需格外注意。首先,存款利率呈现下降趋势。自2024年起,我国存款利率步入下行通道,3年期存款利率从3.05%降至当前的1.55%。以50万存款为例,年利息收入从原先的15250元减少至7750元,差距显著。预计9月后,存款利率或将继续走低,储户收益将进一步缩减。
其次,银行存款利率出现倒挂现象。以往,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但当前部分银行却出现了3年期存款利率高于5年期的情况。这主要是银行为了吸引更多储户,上调了3年期存款利率。因此,在选择存款期限时,储户需仔细比较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
再者,银行破产或解散的情况日益增多。近年来,已有辽阳农村商业银行和太子河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破产。2024年,全国更有105家银行获批解散。根据存款保险条例,储户存款及利息在50万以下的可获得全额赔偿,超出部分则需待破产银行清算后按比例赔付。这意味着,存款超过50万的储户面临一定风险。
面对这些变化,储户应采取相应策略以应对。一是针对存款利率下降,储户可考虑购买3年期大额存单,以锁定较高利率。大额存单不仅利率高于定存,还具备可转让功能,便于储户在需要时提前支取。
二是储户在存款时应留意存款保险标识,确保资金安全。我国有4600多家银行,其中4000多家参加了存款保险。储户应选择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进行存款,以保障50万以内的存款及利息安全。
三是储户应避免将所有存款集中在一家银行,而是应将资金分散存入2-3家银行,且每家银行的存款及利息不超过50万。这样,即使遇到银行破产情况,储户也能获得全额赔偿。
对于存款超过50万的储户而言,若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可选择购买大额存单、国债等无风险产品;若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则可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如将资金按比例投资于存款、国债、银行理财、债券基金及股债混合型基金等,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