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一项令人惊喜的科学发现正悄然改变着中国水产养殖的版图。塔里木大学的科研团队在这片看似生命禁区的沙漠地带,首次发现了盐水丰年虾这一古老物种,这一发现为盐碱水养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提及塔克拉玛干沙漠,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无垠的沙海、干旱缺水的环境。然而,正是在这片看似荒凉的边缘地带,科学家们有了意外的收获。盐水丰年虾,这一地球上古老的嗜盐甲壳动物,被塔里木大学的科研团队首次在此发现。这些被称为“卤虫”的小生物,不仅耐盐性极强,而且生命力旺盛,休眠卵在干燥无氧状态下可保存数年,一旦遇到海水,仅需一天便能孵化成幼虫。
盐水丰年虾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巨大价值。作为水产养殖业的“隐形冠军”,丰年虾富含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鱼虾苗期的理想饵料。刚孵化的无节幼虫体型微小,但营养丰富,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力提升至关重要。而成年丰年虾,特别是带卵的丰年虾,其营养价值更是远超无节幼虫。
丰年虾的繁殖能力同样令人惊叹。雌虫每次可产卵10至250粒,一生可产卵5至10次,且繁殖方式灵活,能够根据气候条件进行孤雌生殖或有性生殖。这一特性无疑为养殖业带来了福音。
这一发现为新疆的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和田地区已经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近日,和田市拉斯奎镇托万其盖布隆村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传来喜讯,近100亩盐碱地虾塘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正式批量上市,亩产超过400公斤,总产值达200多万元。这一成就不仅证明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也为新疆的养殖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新疆沙漠海鲜养殖的发展思路多元化,通过生物改底、淡水稀释降低水体盐碱度以及使用专用饲料等技术手段,成功提高了虾苗的成活率,破解了沙漠养海鲜的难题。2024年,和田地区的水产品产量达到了1.2万吨,产值达3.8亿元。随着新发现的盐水丰年虾的加入,新疆有望构建更加完整的水产养殖产业链,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
盐水丰年虾的养殖技术并不复杂,爱好者也能尝试。在适宜的温度下,丰年虾卵仅需24小时便能孵化成无节幼虫,且成熟期短,约9天就能成熟。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快速形成种群规模,为养殖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饵料。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疆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也能减少运输成本,提供更新鲜的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