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佼佼者寒武纪,其股价在8月28日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一举超越了贵州茅台,坐上了A股股价的头把交椅。然而,就在市场热情高涨之际,寒武纪于当晚迅速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主动为市场热情“泼冷水”。
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有观点认为,寒武纪此举意在倡导长期投资理念,引导市场从短期的“概念炒作”转向对业绩的实质性验证,从而筛选出真正基于公司基本面的投资者。这一事件也被视为“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加速构建新生态、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一个生动写照。
回顾“十四五”规划以来,资本市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指引,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成为关键突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加,投资者保护机制也日益健全。这些改革措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注册制改革的全面落地无疑是“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里程碑。它打破了传统核准制的诸多限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自2023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正式步入了全面注册制时代,开启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新篇章。
在全面注册制下,IPO募资更趋合理,超募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企业上市的门槛相对降低,为更多优质企业提供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机会。这不仅为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促进了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提升了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
在此期间,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提出和实施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与数字金融五大领域的协同发展,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随着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深入推进,新增信贷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信贷投向结构由过去以地产、基建为主,转变为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主。这一变化反映了资本市场对高质量发展领域的支持和倾斜,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多项政策的共同推动下,资本市场新生态加速形成。投资者结构更加多元化,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不断提高,长期资金入市规模逐步扩大。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也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常态化退市节奏也在加快。A股市场的退市公司数量较“十三五”期间大幅增长,这体现了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有效运行。同时,上市公司分红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投资者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股民热烈讨论A股市场的同时,一些研究机构也对A股中长期走势作出了乐观预判。他们认为,当前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仍在演进之中,对中国资产长期重估趋势保持信心。随着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外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这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在金融制度型开放的推动下,中国境内金融市场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未来,随着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潜力和活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这将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A股市场的表现也备受瞩目。沪指不断刷新近年来新高,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实力和潜力,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面对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和谨慎。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也要注重风险控制和资产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