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休闲食品巨头三只松鼠发布了其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为这家正筹备港股上市的企业揭示了最新的业绩图景。
报告数据显示,三只松鼠在报告期内实现了54.78亿元的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94%,创下了公司成立以来半年度营收的新纪录。然而,这份成绩单并非全然乐观:归母净利润仅为1.3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2.22%;扣非净利润更是降至5083万元,跌幅高达77.57%。
从营收层面来看,尽管54.78亿元的营收数字颇为亮眼,但个位数的增长率却远不及去年同期的超75%增速,显示出公司增长动能的显著放缓。作为三只松鼠的支柱产业,坚果品类在2024年曾为公司贡献了53.66亿元的营收,占总营收比重过半,是公司全年营收重回百亿大关的重要推手。然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核心业务却出现了1.03%的同比下滑,同时毛利率也下降了2.64个百分点,至23.91%,成为拖累利润的关键因素。
休闲食品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量贩零食店凭借低价和丰富的产品线迅速扩张,不断挤压传统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坚果细分领域,竞争对手在产品、定价、营销等多个维度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给三只松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尽管如此,三只松鼠的非坚果品类仍为公司提供了一定的增长动力。上半年,综合零食收入达到13.98亿元,同比增长49.7%;烘焙产品收入也实现了11.96%的增长,达到6.82亿元。
在渠道方面,三只松鼠呈现出“线上稳定、线下分化”的特点。线上依然是公司的主力渠道,占比高达78.42%,上半年线上销售收入为42.95亿元,同比增长5.01%。其中,抖音系平台凭借强大的内容营销和流量优势,收入增长20.75%;天猫系平台则受多重因素影响,收入下跌18.56%;京东系平台则保持稳定,收入维持在8亿元左右。线下渠道中,分销业务表现出色,上半年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40.21%,经销商数量增至2140家。然而,线下门店渠道却面临压力,尽管门店总数净增长超百家,但收入却同比下跌18.69%。
针对各渠道的表现,三只松鼠在业绩披露后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进行了详细解读。公司表示,综合电商是业务的基本盘;短视频电商则成为“品类发动机”,不仅具备渠道属性,更兼具内容和品牌属性;线下分销尚处成长期,公司正以电商思维重构分销体系,通过一年的测试,已初步筛选出十多个机会单品,后续将进行品质化和差异化升级;未来的机会业态是自有品牌生活馆,公司已探索并开出首店,未来将进一步布局。
为了推动渠道销售,三只松鼠上半年在营销方面投入了更多资源。由于部分线上平台流量结构变化导致费率提升,同时线下分销也加大了市场费用投入,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5.11%,达到11.19亿元;销售费用率也同比增长2.81个百分点,达到20.43%。其中,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占比最大,从去年同期的6.07亿元增长至7.61亿元。这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营收增长,但也大幅削减了净利润。叠加坚果原料成本上涨导致的毛利率下滑,共同导致三只松鼠上半年净利润腰斩,当期净利率为2.47%,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71%。
值得注意的是,三只松鼠在2024年刚实现“重回百亿”的突破,全年营收达到106亿元,归母净利润4亿元。在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后,公司于今年3月宣布启动港股IPO,4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通过上市募资优化“制造、品牌、零售”一体化布局。然而,这份营收增速放缓、净利大幅下滑的中期财报,无疑给其港股上市之路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