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关于#鸡蛋储存前的清洗问题#掀起了一波热烈讨论,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清洗鸡蛋能否使其更加干净?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实际上,清洗过的鸡蛋外壳反而更容易滋生细菌。鸡蛋壳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胶护膜,这是一种半透膜,既能保持鸡蛋内部的水分和气体交换,又能有效阻挡外部细菌等有害物质的侵入。然而,一旦这层保护膜被家庭清洗过程破坏,外界的微生物便能轻易通过蛋壳上的数千个微小气孔进入鸡蛋内部,导致鸡蛋迅速变质。
对于那些已经经过清洗、烘干、消毒并喷油的鸡蛋,消费者在购买后应尽快去除包装,放入冰箱低温保存,并尽快食用,无需再次清洗。
食用变质的鸡蛋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变质鸡蛋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胃肠道,引发食物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
因此,专家建议,购买回家的鸡蛋在存放时不要进行清洗。如果蛋壳确实较脏,可以使用干净的抹布轻轻擦拭后再存放,以避免因鸡蛋变质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关于“无菌蛋”的话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实际上,“无菌蛋”这一名称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尽管这些鸡蛋经过特殊处理,但仍难以做到完全无菌。相比之下,“可生食鸡蛋”这一称呼更为准确。可生食鸡蛋主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处理工序,以确保检测不出沙门氏菌和李斯特氏菌等常见致病菌。
然而,目前关于可生食鸡蛋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市场上多采用地方协会或企业自定的标准。尽管如此,严格按照这些标准生产的可生食鸡蛋的致病菌含量确实更少,甚至可能无法检出。但由于缺少了高温杀菌过程,生食鸡蛋在生产、运输和食用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应选择大品牌、大厂家的产品,并注意冰箱定期清洁,避免与普通鸡蛋混放,最重要的是尽快食用完毕。
在挑选鸡蛋时,新鲜度往往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之一。在大型商超购买时,消费者可以依据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来判断鸡蛋的新鲜程度。而对于散装鸡蛋,消费者在挑选时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