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熊猫乳品在分析师会议上针对其半年度业绩进行了详细披露,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最新财报数据,熊猫乳品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5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34.25万元,同比下降了12.7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3311.6万元,降幅达到16.06%。
熊猫乳品方面解释称,营收的下滑主要受到贸易业务表现不佳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贸易业务,公司的营收实际上实现了11%的同比增长。净利润的下降则除了贸易业务的影响外,还受到了海南公司椰品业务毛利率下滑以及上海可宝相关支出的双重压力。
乳业领域的资深分析师宋亮指出,熊猫乳品在浓缩乳制品市场的竞争环境中面临严峻挑战。伊利、蒙牛、飞鹤等头部乳企凭借其上游奶源优势和规模效应,正在不断挤压熊猫乳品的市场份额。熊猫乳品由于缺乏自有奶源,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其业绩受到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尤为显著。相较于国产奶源,进口奶源的成本更高,这使得熊猫乳品在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都承受了较大压力。
熊猫乳品作为一家乳制品上游企业,其主要业务涵盖浓缩乳制品、椰品以及乳品贸易等多个领域。从业务板块来看,炼乳类产品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奶油产品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然而,奶酪产品则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椰品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3681万元的营收,同比增长高达97%,这主要得益于对大客户供货的恢复。
尽管如此,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熊猫乳品的椰品业务毛利率持续承压。尽管营收大幅增长,但毛利率却为负的4.93%,同比下降了29.72个百分点。熊猫乳品方面表示,从今年7月起,椰子原材料价格开始下行,7月已实现盈亏平衡,预计下半年利润将有所改善,并期望全年利润能够回正。目前,海南熊猫的产能已经较为饱和,新厂房计划于明年投产,届时将进一步释放产能。
自2021年以来,熊猫乳品一直在努力拓展其“第二增长曲线”,相继推出了奶酪、奶油、植物基等新产品线。然而,目前这些新业务的体量仍然较小,与头部品牌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熊猫乳品作为浓缩乳制品供应商,其68.7%的收入依赖于现制茶饮领域。然而,当前现制茶饮市场的价格战正酣,熊猫乳品的订单量因此受到明显压缩。对于B端价格战以及竞争格局,熊猫乳品方面表示,竞争可能会继续加剧,头部乳企正加大在ToB领域的投入。熊猫乳品主要依靠大客户走量,同时在流通渠道、大客户和工业客户方面持续寻找新的机会。
回顾过去一年,熊猫乳品的业绩持续承压。数据显示,去年熊猫乳品实现营业收入约7.64亿元,同比下降19.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下降5.98%。熊猫乳品还面临一定的现金流压力。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00万元,与去年同期的6500万元相比出现大幅下滑,显示出熊猫乳品在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回笼能力有所减弱。在应收账款方面,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68.32%。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作为上游供应商,熊猫乳品受到原料波动的影响最为显著。无论是下游终端市场的变化、品牌竞争还是成本上升,都对熊猫乳品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指出,熊猫乳品在模式、产品、客户和渠道方面都存在单一性问题,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护城河既不够深也不够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