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保险电销黑幕:太平洋产险高层倒卖车主隐私,天安、国寿等多家公司牵涉其中

   时间:2025-08-22 16:25:27 来源:经理人杂志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愈发凸显。随着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个人信息的收集边界被不断拓宽,数据泄露风险也随之增加。尽管海量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高速流转旨在提升服务效率,但不幸的是,这些数据往往成为了信息泄露的源头。

保险行业作为风险管理与客户信任的重要领域,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个人信息安全防线的薄弱环节。近期,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大型保险公司员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再次敲响了警钟。

根据法院发布的刑事裁定书,太平洋产险安徽分公司电销业务部原总经理杨某某与其前同事杨某,合谋将掌握的购车数据非法出售牟利。这些数据包含了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车牌号等敏感信息,被杨某以每条0.7至0.9元的价格出售给各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涉及信息数量庞大。

值得注意的是,购买这些信息的保险公司员工,包括天安财险和中国人寿财险等多家公司的原负责人或管理人员,他们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汽车保险销售,拨打营销电话,对被出售信息的公民生活造成了严重滋扰。这一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个人信息权,也破坏了保险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这起案件还揭露了保险电销领域存在的“数据依赖”问题。为了快速拓展业务,一些保险公司电销部门长期依赖非法信息渠道,形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更令人震惊的是,非法购买信息的行为在某些公司内部得到了管理层批准,甚至通过总部审批和财务报销等环节被“合法化”,成为电销业务的“常规操作”。

这起案件只是财险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除了个人信息被倒卖外,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财务数据不真实、未按规定使用条款费率、销售误导等问题也层出不穷。特别是在车险业务中,一些机构打着“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的旗号,实则进行规避监管的操作,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例如,有机构以非车险名义扩展车险三者险保额,或以“车辆安全统筹”之名行“类保险”之实。更有甚者,一些4S店要求分期车主购买“盗抢险”,却以廉价的“GPS产品责任险”替代标准的机动车盗抢险,使得车主在车辆发生盗抢时面临无法理赔的风险。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针对这些乱象,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原银保监会发布了《责任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明确规定了责任险的承保边界,严禁以机动车辆保险以外的责任险形式承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然而,尽管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财险市场的合规问题仍然突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财险公司累计收到的罚单数量和罚款总额仍然居高不下,显示出某些市场主体在业绩压力与监管博弈之间仍在试探底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