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市场正面临一场历史罕见的寒冬挑战。最新数据显示,六月该行业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9.6%,线下销售渠道更是遭遇了12.7%的惨重下滑,整个市场仿佛被冰雪封冻。
更为严峻的是,上游养殖业的困境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年,累计亏损高达700亿元,平均每天损失超过6000万元,奶牛产业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吞噬资金的巨兽。
这一困境的根源在于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花费20元购买新式茶饮,而对牛奶的消费兴趣逐渐减弱。尼尔森的市场调研显示,虽然饮料市场整体呈现出4.7%的增长态势,但乳制品市场却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去年下跌2.7%,今年的跌幅更是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植物基饮品如燕麦奶异军突起,市场规模已接近200亿元,不断挤压传统乳品的市场份额。
原奶价格的持续低迷使得大量鲜奶不得不通过喷粉储存,这一举措又带来了约200亿元的额外损失,形势如同粮食积压在仓库中无法变现。然而,在极端的市场行情中,往往也隐藏着转机。商务部最近宣布将对欧盟乳制品的反补贴调查进行延期,这一举措有望使原奶价格触及底部后反弹,为上游企业带来一丝喘息的机会。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龙头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寻求变革。伊利在去年营收下滑8%的情况下,通过奶粉、奶酪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今年一季度1.35%的增长。蒙牛则大力推进智能化生产,AI工厂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55%,物流成本降低了50%。这两家巨头企业都在加大对功能性产品的投入,如低糖、高钙、助睡眠等新品类,这些产品正逐渐在市场上打开局面。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有几个关键点值得密切关注:一是杭州市推出的“甜蜜经济”消费券,新婚夫妇可领取1000元,这一举措有望在短期内提振乳品消费;二是要密切关注原奶价格是否能够回升至4元/公斤的关键价位;三是区域乳企的创新表现值得注意,例如兴牛乳业在济南推出的PET瓶鲜奶热销,这表明细分市场中仍然存在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