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润啤酒赵春武:啤酒行业新趋势,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美”

   时间:2025-08-22 00:38: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啤酒市场的微妙变迁正在悄然上演。过去,消费者们习惯于在炎炎夏日里畅饮500毫升装的啤酒,但如今,330毫升、250毫升乃至246毫升的小瓶装啤酒正逐渐成为主流。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瓶装上,啤酒厂的数量也在悄然减少。华润啤酒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揭示,在持续优化产能布局的背景下,又有两家啤酒厂停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啤酒市场正在萎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啤酒生产企业共销售了1904万千升啤酒,同比下滑幅度仅为0.3%。近年来,啤酒消费市场的年销量波动始终保持在1%以内,并未出现明显下滑趋势。

面对这一市场现象,华润啤酒执行董事兼总裁赵春武在业绩说明会上分享了他的见解。他表示,从前的啤酒市场,一个大单品或爆品就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但现在,数据成为了精准捕捉消费者的关键。在赵春武看来,啤酒行业需要学会从“大”变“小”,这里的“小”指的是满足消费者小众化、多元化和高端化需求的能力,以及在中国文化自信背景下,重塑高忠诚度地域小品牌的能力。

尽管啤酒市场销量微降,但华润啤酒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华润啤酒实现综合营业额239亿元,同比增长0.8%,股东应占溢利达到57.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3%。在销量方面,华润啤酒同样表现出色,实现了2%的同比增长,销量接近650万千升,这一数字相当于三个半重庆啤酒或两个半燕京啤酒的销量。

尤为今年上半年,华润啤酒的营收和盈利首次超过了百威亚太在整个亚洲市场的业绩。相比之下,百威亚太在中国的业务表现不佳,尤其是即饮渠道受到餐饮持续疲软的影响,导致营收和销量分别同比下降近10%和8%,远超我国啤酒行业同期的平均水平。

赵春武指出,传统餐饮、零售、商超以及夜店是中国啤酒行业的四大传统渠道。目前,百威亚太在中国的两大主力传统渠道恢复缓慢,这也使得其与华润啤酒在营收和盈利上的差距逐年缩小,并在今年上半年被华润啤酒首次超越。

除了百威亚太业绩下滑外,其他啤酒上市公司的表现也各不相同。燕京啤酒的运营水平持续上升,尤其是净利润猛涨45%;重庆啤酒的净利润虽略有下滑,但总体保持稳定。与此同时,白酒企业也开始纷纷加码啤酒产业,然而,几家已公布的白酒上市公司业绩却显示,上半年净利润普遍下滑。

对于“啤入白”转为“白入啤”的现象,赵春武表示,这说明啤酒行业依然具有吸引力,而白酒行业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策下,啤酒甚至增强了活力。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也降低了白酒企业进军啤酒的试错成本。在多元化需求时代,消费品企业都想跨行业和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新零售的出现使得消费者数据的归集成为可能,从而帮助企业迅速研发产品和调整策略。

华润啤酒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赵春武认为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坚持高端化战略的同时,将品牌从“大”变为“小”,即将昔日的大单品转变为多个畅销的“小单品”,尤其是那些具有浓厚消费者情结的区域啤酒品牌;二是及时抓住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新零售机会。餐饮对啤酒的影响减弱的原因之一就是啤酒在餐饮消费的比重降低,而零售销量的上升让华润啤酒注意到了即时零售的潜在机会。

赵春武举例说,海拉尔华润啤酒厂、西湖啤酒、河南奥克啤酒等区域品牌都是高利润产品,这些品牌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与中国文化自信直接相关。上半年,华润啤酒的区域品牌中同比增速最快的是来自沈阳的复古瓶老雪,销量同比增长70%,并已走出东北市场,成为全国品牌。

面对新零售的浪潮,华润啤酒早已布局其中。赵春武表示,如今60%的啤酒销量都来自零售渠道,消费者更倾向于将啤酒买回家享用。这一趋势让华润啤酒抓住了即时零售的机遇,而百威亚太则因过于依赖餐饮为主的即饮渠道而栽了跟头。目前,嘉士伯和百威亚太也在积极布局非现饮市场,以应对市场变化。

从将“雪花”品牌做大,到如今借助新零售手段让品牌变得更多更“小”,华润啤酒在赵春武的带领下,正顺应市场的变化,不断探索和前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