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商界,国占昌这个名字曾如雷贯耳。他一手创立的锐新科技,在金属制品加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产品广泛应用于散热器、汽车零部件及医疗设备等领域。作为这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国占昌原本期待独生女国佳能接过企业的接力棒,延续家族的商业传奇。
然而,国佳对父亲的期望并不热衷。这位80后女孩,自小就对经营企业毫无兴趣。当父亲计划送她出国深造,为接班铺路时,她偏偏选择了新西兰,一个以悠闲生活方式闻名的地方。学成后,国佳更是留在当地,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出纳。
2008年,在父母的多次催促下,国佳回国并进入锐新科技,担任总经理助理。这本是一个接触企业核心管理的绝佳机会,但国佳对“老板”的角色并不感冒。几年后,她主动请缨转岗,成为了一名销售工程师,彻底远离了管理层的核心圈子。
尽管无奈,国占昌还是尊重了女儿的选择。2014年,他甚至将大部分股权过户给国佳,希望她能以董事的身份参与公司事务。然而,国佳对此并不买账,2017年干脆辞去董事职务,安心做起了普通员工。
国占昌,这位从16岁就进入工厂,凭借勤奋和智慧一步步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企业家,却在接班人问题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女儿对家族企业的排斥,他深感无力。尽管尝试过用股权绑定女儿,甚至降低要求,只希望她能守住家业,但国佳始终不愿配合。
岁月不饶人,随着年纪的增长,70多岁的国占昌逐渐意识到,强求女儿接班并非明智之举。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企业的控股权转让给安徽黄山国资,套现7.2亿,彻底退出了自己倾注心血的企业。
国佳的故事并非孤例。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二代不愿接手家族企业,他们更倾向于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有人认为这是“躺平”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对于企二代来说,接班不仅仅意味着继承财富,更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像锐新科技这样的制造业企业,需要持续的技术投入和精细化的管理,老板的压力可想而知。国佳选择成为普通员工,或许正是因为她看清了这一点——与其勉强接班,不如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当然,也有人质疑国佳的能力,认为她是因为无法胜任才选择逃避。但现代企业管理早已不是“事必躬亲”的时代,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全能够弥补二代在经验上的不足。问题的关键在于意愿——如果没有兴趣,再好的平台也难以发挥价值。
国占昌将企业卖给国资,或许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对他而言,套现离场解决了接班难题;对国资而言,收购一家技术领先的上市公司,有助于完善产业链布局。这一案例也引发了人们对民营企业传承的思考——当二代不愿接班时,卖给国资是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国占昌和国佳的故事,是当代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传统与现代、责任与自由之间的深刻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二代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接班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而对于一代创业者来说,或许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无论是交给子女、职业经理人,还是引入国资,只要能延续企业的生命,就是成功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