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波动加剧,其中科创芯片板块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科创芯片50ETF(代码588750),在早盘交易中振幅超过2%,显示出市场对该板块的高度敏感性。随着A股市场热情高涨,投资者纷纷涌入20CM涨跌幅的ETF产品,科创芯片50ETF在近两天内吸引了超过6000万元的资金流入。
科创芯片50ETF跟踪的指数成分股表现各异,其中寒武纪和恒玄科技的股价涨幅超过3%,海光信息也略有上涨。然而,中芯国际和中微公司等企业的股价则出现回调。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纪的市值在短短五天内激增900亿元,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作为国内AI领域的领军企业,寒武纪的2024年营业收入预计将达到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在自主创新的大趋势下,以寒武纪为代表的国内芯片硬科技企业备受瞩目,科创板也因此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芯片产业持续获得政策支持。作为科技发展的基石,芯片一直是政策发力的重点领域。国家已经设立了多期大基金来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据中信证券分析,大基金一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IC制造、IC设计、封装测试和设备材料等环节。而大基金二期的投资则更加侧重于晶圆制造领域,对设备、材料和IC设计项目的投资也有所增加。随着先进制造和配套供应链环节自主创新的迫切性日益凸显,预计对相关领域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
近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也取得了新进展,投资回收步伐加快。市场分析指出,大基金的运作逻辑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一期基金加速退出成熟领域,通过减持已实现财务回报的标的来回笼资金支持后续投资;而二期、三期基金则接力布局战略核心环节,重点投向半导体设备、材料、先进制程等领域。业内人士认为,大基金的“进退有序”既体现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也实现了战略扶持的目标。
招商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部分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正在复苏,AI和汽车等驱动端侧应用创新不断。在此背景下,手机链DOI环比略有提升,终端客户库存均处于低位。全球手机链芯片大厂和PC链芯片厂商的库存及DOI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信达证券则认为,AI基建投资仍处于早期阶段,板块行情有望持续演绎。随着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AI服务器的出货量预计将大幅增长,渗透率也将持续提升。从需求端来看,北美CSP厂商纷纷上调资本支出计划,加强了对AI算力建设的需求。
中原证券进一步指出,根据WSTS的最新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将同比增长11.2%。下游需求呈现出结构分化的趋势,消费类需求逐步复苏,而AI算力硬件基础设施需求持续旺盛。从当前来看,芯片板块基本面向上修复;从长期来看,芯片板块受益于AI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的双重逻辑。全球半导体市场迈入上行周期,企业盈利显著提升。特别是科创芯片50ETF跟踪的指数,在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增速高达70%,全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97.12%,大幅领先于同类指数。
与此同时,AI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芯片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互联网龙头大厂积极布局AI领域,加大芯片相关资本开支,提振了芯片产业链的信心。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半导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当前,国产替代关键领域设备持续进行技术攻克,产业链各环节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据国盛证券分析,我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比例从2021年的21%迅速提升至2023年的35%,显示出国产替代的加速趋势。
科创芯片板块作为硬科技的主线之一,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投资者看好算力底层核心硬科技的发展前景,聚焦科创芯片领域。科创芯片50ETF以其高纯度、高锐度、高弹性的特点,成为投资者布局AI算力核心环节的重要工具。场外投资者可以关注联接基金(A:020628;C:020629),享受7*24小时的申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