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知名珠宝品牌潘多拉近期公布了其二季度财务报告,其中透露了一项重大调整:原定的中国市场门店关闭计划由50家增加至100家。这一决策标志着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收缩。
据内部消息透露,潘多拉的门店关闭与裁员计划将同步进行。这意味着,一旦门店关闭,店内员工将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但公司将不再安排他们转至其他门店工作。这一举措无疑给受影响员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近年来,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从青岛、南京等地的商场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潘多拉门店经历了从独立店面到商场中庭柜台,再到最终撤柜的转变。这一连串的变化反映了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困境。
事实上,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衰退迹象早已显现。早在2021年,位于北京王府中環的主力门店便悄然撤店,取而代之的是高端珠宝品牌卡地亚。与此同时,在北京长楹天街,潘多拉也从独立门店“缩水”为专柜。到了2023年2月,原本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南区的潘多拉门店也被时尚品牌GANNI取代。
潘多拉以“手链+串珠”的DIY产品模式著称,其推广语“一颗珠子代表一个故事”曾吸引了大批年轻女性消费者。自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潘多拉一度赢得了广泛的喜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的热情似乎逐渐消退。
潘多拉的财报显示,2025年整体业绩承压,而中国市场的下滑尤为明显。2025年第一季度,潘多拉在中国的销售额仅为9600万克朗,较2023年下降了11%。到了第二季度,中国市场可比销售再度大跌15%,而同期集团整体可比销售却增长了3%。这一对比凸显了中国市场的严峻形势。
经过连续几年的下滑,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已从9%降至1%。这一数据无疑给品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此背景下,有市场传言称潘多拉计划退出中国市场,未来可能通过授权本地零售商运营的形式继续在华开展业务。这一传言虽然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回顾潘多拉在中国的辉煌时期,该品牌曾一年售出上亿件首饰,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潘多拉的评价逐渐趋于两极化。一方面,有消费者认为潘多拉的产品虽然不保值,但设计独特、寓意美好,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另一方面,也有消费者吐槽潘多拉的产品容易氧化、发霉,且回收价值极低。
一位回收二手奢侈品的商家表示,他们目前只收大牌饰品和金饰,不收潘多拉手链。这位商家坦言:“潘多拉现在回收的确卖不上价了,这种项链主要就是买一个品牌价值,用料都是合金、925银等材质,戴到后面都是贬值的。”
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记者发现潘多拉手链及串珠的回收价格极低,有的珠子回收价甚至在10-30元之间。而这些珠子原价高达四五百元左右。不少消费者也在平台上出售自己闲置的潘多拉手链,整条手链的出售价在150-500元不等。一位消费者无奈表示:“当时2000元买的潘多拉手链,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399元包邮都卖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