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一场聚焦中国县域与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的盛会——“中国县域/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2025”圆满落幕。此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是由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发布的《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
该报告以“‘十五五’时期镇域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链升级、公共服务提升与创新驱动”为核心议题,深入剖析了“十四五”以来我国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并对“十五五”期间镇域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报告还揭晓了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名单。
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模式日益多元化的特点。镇域经济已成为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2.15万个建制镇,其中GDP超过千亿的建制镇增至6个,分别是广东的狮山镇、北滘镇、长安镇,以及江苏的玉山镇、杨舍镇和贵州茅台镇。这些经济强镇的崛起,得益于智能家电、新能源、半导体等特色产业的集聚与发展。
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为例,该镇汇聚了美的、碧桂园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形成了全球最大家电产业链。浙江乌镇通过文旅融合,江西安西镇脐橙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都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展现了镇域经济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巨大潜力。
新业态的加速发展已成为镇域经济转型的一大亮点。浙江义乌江北下朱村便是一个典型例证。该村积极推动直播供应链革命,超千家门店成功转型为直播供应链服务商,吸引了众多海外采购商,企业营业额在两年内实现了200%的增长。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数字经济对传统镇域经济的赋能作用。
针对镇域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瓶颈,报告提出了分类推进特大镇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对于GDP超过500亿元的经济强镇,试点赋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对于常住人口超过30万的人口大镇,重点下放公共服务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对于特色产业镇,则针对性下放产业扶持、技术认证、外贸通关等权限。同时,对于综合实力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特大镇,稳妥推动行政区划升级为县级市,并允许其自主编制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为了客观评估镇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报告构建了包含经济实力、人口吸纳能力和要素配置能力三大维度的评价体系。经济实力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衡量;人口吸纳能力则通过常住人口规模和常住流动人口数量来反映;要素配置能力则涵盖了企业数量、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和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数量等指标。
基于这一评价体系,课题组在广泛征求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计算并公布了镇域高质量综合得分靠前的500强建制镇名单。这些镇域经济的佼佼者,不仅在经济实力上表现出色,还在人口吸纳和要素配置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为我国镇域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