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消费市场趋于谨慎的背景下,Costco开市客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这家以会员制为核心的零售巨头,在2025财年(截至2025年8月31日)实现净销售额2699亿美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80.99亿美元,增幅达9.9%。其中,会员费收入高达53.23亿美元,占净利润的65.7%,再次印证了其“服务商”而非传统零售商的商业模式本质。
Costco的逆势增长,离不开其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当市场普遍关注性价比时,Costco凭借热狗套餐、烤鸡、KS卫生纸等高性价比刚需商品,持续吸引消费者。管理层直言,这些日常必需品正是其核心吸引力所在。但更值得关注的是,Costco的逆势突围并非仅依赖低价策略,而是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会员运营、供应链优化和数字化升级等方面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力。
在会员运营层面,Costco展现出强大的用户粘性。2025财年,其付费会员总数达8100万,同比增长6.3%;总持卡人数1.452亿,增幅6.1%。北美地区会员续订率高达92.3%,全球续订率89.8%,这一数据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进一步激活会员价值,Costco通过分级会员体系深化服务。截至2025财年第三季度末,高级会员数量达3760万,占比47.7%,却贡献了74.2%的全球销售额。这些每年支付120-130美元的高级会员,享受专属购物时段、在线购物抵扣等特权,ARPU值是普通会员的3倍。CFO Gary Millerchip透露,新注册会员中近一半为40岁以下年轻人,电商业务16.1%的销售额增幅,成为吸引年轻客群的关键引擎。
供应链与数字化的双重升级,为Costco注入了新动能。在物流端,Costco持续投入生鲜及大件商品配送体系,推出“送装一体+旧件清运”服务,会员体验评分连续15个季度提升。数字化方面,通过扫码入店、结账流程优化、算法推荐和精准营销,会员复购率与满意度显著提高。2026财年,Costco计划再开35家门店,同时扩仓改造以支撑电商履约,确保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
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与热狗套餐的“双里程碑”,则凸显了Costco的长期主义。2025财年,Kirkland品牌销售渗透率持续提升,为会员节省15%-20%的购物成本,有效对冲了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未来,Costco计划将更多Kirkland采购转移至销售当地市场,以降低成本并减少碳排放。而另一边,1.5美元的热狗+可乐套餐已持续销售40年,累计卖出2.45亿份。这一价格承诺始于1985年,创始人杰弗里·布罗特曼与吉姆·西尼格尔曾立下“永不涨价”的誓言。为守住承诺,Costco甚至自建热狗工厂,通过垂直整合控制成本。这一举措不仅成为会员的情感记忆点,更相当于每年2亿多次的品牌广告,塑造了Costco守护会员价值的经典形象。
在中国市场,Costco虽起步较晚,但动作频频。2019年上海首店开业后,2024年南京店成为其中国大陆第7家门店。与早进入中国20余年的山姆会员店相比,Costco的扩张速度被形容为“龟速”。然而,2025年9月,Costco首次举办供应商交流会,亚太及中国管理层集体亮相,详细介绍全球战略、O2O发展及开店计划,并号召本土商家通过其渠道出海。这一举措被视为Costco深化中国市场布局的重要信号。通过构建本地化供应链、锁定平价能力,Costco试图在商品资源、供应链和人才组织层面建立优势。尽管短期内难以超越山姆,但其全球视野与长期耐心,仍为市场留下了想象空间。
从每年全球新增约30家门店的稳健节奏,到40年不涨价的热狗套餐,再到30年打磨的自有品牌,Costco用“慢工出细活”的策略,积累了深厚的会员信任。这种信任转化为高续费率与穿越周期的能力,让其在零售马拉松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在中国市场,Costco的适应过程或许漫长,但其底层逻辑与耐心布局,正悄然为未来的突破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