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座繁华的都市中,潮汕人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以其独特的商业嗅觉和勤劳精神,在深圳的各行各业扎下了深厚的根基。据统计,深圳的潮汕人口超过500万,几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来自潮汕地区,这里也因此被戏称为潮汕人的第二故乡。
潮汕人在深圳的创业故事,多以小吃店、小摊贩起家,他们坚信“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的理念,华强北的手机店、小区楼下的猪脚饭、菜市场的小摊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却承载着无数潮汕小老板勤劳致富的梦想。在深圳的餐饮界,潮汕美食更是遍地开花,从潮汕肠粉、原味汤粉到潮汕卤鹅、隆江猪脚饭,这些独具特色的小餐饮店,不仅丰富了深圳的餐饮文化,也成为了深圳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今年以来,深圳的潮汕餐饮老板们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福田区的一条曾经热闹非凡的美食街上,潮汕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但如今却显得格外冷清。潮汕肠粉店的林老板无奈地说:“上个月还能勉强维持,这个月直接亏本,再这样下去,只能关门大吉了。”同样,经营着两家鹅肉饭店的陈老板也感慨,这是他做餐饮10年来感觉最难熬的一年。暑期本是餐饮旺季,但今年堂食的食客却比往年少了三分之一。
这场危机源于今年4月外卖平台上线“百亿补贴”后,外卖大战再度打响。这场由电商巨头发起的线上商战,对实业老板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表面上看,消费者得了实惠,商家也卖了更多货,但实际上,不少中小餐饮商家却成为了这轮外卖大战的牺牲品。林老板的肠粉店原本以堂食为主,外卖只是辅助,但外卖大战爆发后,为了跟上节奏,他不得不加入这场混战。然而,平台抽成、满减活动、配送费等成本叠加,一单原本25元的潮汕肠粉,实际到手却不到5块钱。
潮汕帮在餐饮界以美食信仰著称,被誉为“预制菜克星”。他们主打食材本味,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口感。然而,在这场外卖大战中,这种坚持却成为了他们的软肋。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商家不得不采用低价食材,甚至玩起了“AB餐”的游戏,但这对于有着美食信仰的潮汕老板来说,无疑是对自己招牌的砸毁。陈老板身边做餐饮的潮汕老板们,以前经常聚在一起讨论生意经,现在却聚在一起喝闷酒,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和盼头。
与中小餐饮老板的苦闷不同,一些连锁餐饮品牌却在这场外卖大战中赚得盆满钵满。库迪咖啡和瑞幸咖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库迪咖啡在外卖大战中率先入局,获得了平台的流量和补贴倾斜,业绩压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而瑞幸咖啡则借助外卖补贴获得了宝贵的增量用户,新用户占比接近32%。连锁餐饮品牌正借机加速渗透市场,吃掉原本属于夫妻店、小餐饮店的市场份额。
这场外卖大战的本质,是一场资源分配的游戏。平台将资源倾斜给门店数量大、规模大、品牌大、动员能力大的连锁品牌,而这些品牌也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相比之下,中小餐饮店由于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弱,只能听任平台的安排,成为“陪跑者”。这场大战看似消费者得实惠,实则是超级平台和连锁品牌的一次合谋,是一次以“让利消费者”为噱头的“劫贫济富”。
深圳潮汕餐饮帮的遭遇,只是全国中小餐饮商家在这场外卖大战中受伤的一个缩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研显示,商家被平台强制要求参与补贴,承担补贴比例在30%~70%之间,每笔订单的平均利润率降幅多在10%~30%之间。全国已有多个省市的餐饮行业协会陆续发布倡议书,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然而,只要竞争还在,价格战就会一直存在,它不会因为一纸文件而戛然而止。
这场外卖大战给行业留下的后遗症是难以消化的。它让市场形成了“这个产品只值这个价”的心理锚点,一旦价格回升,消费者就会寻找更便宜的替代品。这不仅会打击中小餐饮商家的信心,也会让整个餐饮行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更可怕的是,这种低价竞争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形成通缩预期,推迟消费,导致需求不足,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