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回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意图在主板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这家专注于二手手机回收的中国企业,正寻求资本市场的助力以进一步拓展其业务版图。
闪回科技在招股书中透露,其核心业务围绕消费电子产品的回收服务展开,特别是二手手机领域。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闪回科技在2024年以回收及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算,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占据了约1.3%的市场份额。
闪回科技的运营模式颇具特色。它主要通过其回收系统“闪回收”与各大消费电子品牌、指定分销商、大型商户及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利用这些合作伙伴的线下零售店或网上商城进行以旧换新交易,从而获取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供应。个人消费者也可以通过“闪回收”平台,将旧手机折价用于购买新手机,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循环利用机制。
闪回科技在获得这些二手产品后,会在其检测及运营中心利用专有技术进行检测、分级和定价,然后通过线上平台“闪回有品”以及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店,高效地将这些电子产品分销给二手市场的各类买家。这一流程不仅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二手手机购买渠道。
尽管闪回科技的业务规模在逐年扩大,收入从2021年的9.19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2.973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20%,并且在2025年上半年更是实现了40.3%的同比增长率,但其财务状况却并不乐观。连续四年的亏损,累计超过3亿元人民币,成为了悬在闪回科技头顶的一把利剑。其中,2024年的亏损额仍高达6644.3万元人民币。
销售成本过高是导致闪回科技亏损的主要原因。从2021年至2024年,闪回科技的销售成本从6.88亿元人民币飙升至12.35亿元人民币,几乎与当年的收入持平。销售成本主要包括二手消费产品的采购成本、推广服务及佣金费用,以及物流成本。这些高昂的成本吞噬了闪回科技的利润,使得其难以实现盈利。
在供应链方面,闪回科技拥有稳定的合作伙伴。招股书显示,其五大上游业务合作伙伴中,有一家A公司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家A公司被描述为一家在联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以物联网平台连接的智能手机及智能硬件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总部设在北京。虽然未直接点名,但结合描述和条件,市场普遍猜测这家A公司即为小米集团。实际上,小米不仅是闪回科技的重要合作伙伴,还是其重要投资者。小米子公司金米投资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收购了深圳闪回的大量股权。
闪回科技的供应商名单中还包括了顺丰控股这样的物流巨头。顺丰控股在多个年度内都是闪回科技的重要供应商之一,为闪回科技提供了关键的配送及物流服务。
闪回科技的创始人刘剑逸,在电信行业拥有超过18年的丰富经验。在创立闪回科技之前,他曾在深市上市公司天音控股附属公司担任运营商部总监。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二手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有了深刻的认识。2016年,刘剑逸与独立第三方高自斌携手创立了深圳闪回。尽管高自斌仅为被动投资者,但刘剑逸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成功将闪回科技打造成了中国二手手机回收领域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