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高铁站“去泡面化”之路:服务升级与旅客需求的平衡难题

   时间:2025-08-15 22:01:1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广州东站内商店停止销售泡面的举措,在公众中引发了广泛讨论。记者于8月14日实地探访发现,广州东站候车厅内的商店确实已不再出售泡面,白云站的情况也大同小异。这一变化背后,折射出高铁站在追求服务升级、维护站内环境以及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之间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泡面,这一曾被视为旅途“最佳伴侣”的食物,尤其在绿皮车时代,因长途旅行时间长,一碗热腾腾的泡面总能给予旅客极大的心理慰藉,成为许多人共同的旅行记忆。然而,随着高铁网络的迅速扩展,动车组列车逐渐成为主流交通工具,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动车组车厢的密闭性强,数百名旅客共处其中数小时,气味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泡面特有的浓烈且持久的气味,在车厢内难以消散,不仅可能让对气味敏感的旅客感到不适,还可能诱发过敏症状。泡面食用后的废弃物处理也是一大难题,汤汁和食物残渣一旦洒漏,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12306官网已将泡面列为“有浓重气味的食品”,建议旅客在密闭车厢内避免食用。实际上,早在2023年4月,上海虹桥站就已率先实施停售泡面政策,如今广州东站等车站的跟进,标志着高铁网络标准化服务的进一步推进。

然而,高铁站的“去泡面化”进程并非毫无阻碍。对于众多长途旅客,尤其是预算有限的学生和务工人员而言,泡面因其价格低廉、食用方便,成为旅途中解决餐饮问题的首选。站内停售泡面后,他们要么需要花费更高价格购买高铁上的盒饭,这些盒饭价格普遍在15至80元之间,且低价餐食供应不足;要么需要提前在站外寻找购买,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出行成本和不便。更为棘手的是,虽然目前政策允许旅客自带泡面,但站内商店不提供热水冲泡,或缺乏便捷的公共热水供应点,导致旅客自带的泡面无法食用,旅客的权益因此大打折扣。市场上同样存在如泡椒凤爪、卤味等具有气味的食物,却未被限制售卖和食用,这种“选择性限制”的做法也让规则的公平性受到质疑。

为了破解高铁站“去泡面化”带来的困境,铁路部门需要从多方面优化服务。在餐饮供应方面,应加大平价餐食的投放力度,例如借鉴部分车站推出的15元盒饭模式,开发更多价格亲民、种类丰富的热食和简餐,以降低旅客对泡面的依赖。在空间管理上,可以探索“分区管理”模式,在列车或车站内设置专门的饮食区域,这样既能满足部分旅客食用“重口味”食物的需求,又能减少对其他旅客的干扰。同时,铁路部门还应明确限制售卖和食用的食物范围,避免“选择性执法”,让规则更加透明和公平。

铁路部门还应考虑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平衡维护车厢环境与保障旅客多元化需求的关系。通过优化服务细节,提升公共服务的温度和人性化水平,让旅客在享受高铁便捷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旅途的舒适与便利。

广州东站等高铁站“去泡面化”的现象,不仅是铁路部门服务升级的一个缩影,更是对如何在提升服务品质与满足旅客需求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深刻思考。未来,随着更多人性化措施的推出,相信旅客的出行体验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