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日照的一处赶海园内,发生了一件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一名男子在夜晚时分前往该园体验赶海的乐趣,却意外发现了一位大姨正拎着小桶在海滩上抛撒蛤蜊。
起初,男子沉浸在自己捡拾蛤蜊的乐趣中,收获满满,但这一发现让他瞬间感到兴致大减。原来,他之前所捡的蛤蜊竟都是这位大姨人工抛撒的。这一意外发现让他对赶海的“野生”体验产生了质疑。
随后,男子将这一经历发布到了网络上,引起了园区的回应。园区方面表示,由于野生蛤蜊数量有限,而游客众多,为了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他们会在海滩上抛撒一些人工饲养的蛤蜊。这一做法旨在提升外地游客的满意度,确保每位游客都能有所收获。
此事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有人持理解态度,认为这就像景区安排的烟花表演,虽然并非自然偶遇,但能够营造出氛围,让游客获得满意的体验。然而,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人为制造的体验就像舞台上的“彩排笑声”,失去了原本的自然与真实。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前往赶海园的游客而言,他们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带回多少蛤蜊作为晚餐,而是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亲手体验挖蛤蜊的乐趣。如果游客在海边忙碌了一下午却收获寥寥,那么这种落差感无疑会让人感到失望。因此,园区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游客体验的一种“兜底”保障。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自然体验活动越来越趋向于主题乐园化。对于追求完全原生态野趣的游客来说,他们可能需要前往真正人迹罕至的地方。然而,对于大多数拖家带口的游客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安全、有收获、能够分享到朋友圈的标准化体验。因此,园区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部分游客的需求。只要园区能够明码标价、不欺诈消费者,那么这种赶海体验也未尝不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