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百果园“教育消费者”引众怒,品质管控翻车口碑崩塌?

   时间:2025-08-12 09:05:49 来源:首席品牌评论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消费者教育的讨论风暴,源头直指中国最大水果连锁品牌百果园的创始人余惠勇。

余惠勇在一则视频中,面对消费者对水果价格的质疑,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他将商业行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进行营销,另一类则是教育消费者,使其更加成熟。他声称,百果园选择的是后者,致力于提升消费者对水果品质的认知。

然而,这一言论并未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不少网友质疑,购买水果本是日常消费行为,为何要被“教育”?社交媒体上,“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的话题迅速发酵,引发了广泛共鸣。

余惠勇在视频中进一步解释,水果品质差异巨大,外观相似的水果价格可能相差甚远。他强调,好水果供不应求,因此价格偏高。同时,他指出百果园拥有几千万会员,这些消费者已经接受了公司的“教育”,认可了百果园的价值。

但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在消费主权时代,消费者与商家应是平等的价值交换关系,而“教育”一词带有上位者的俯视感,让人不适。

更为讽刺的是,百果园在喊出“教育消费者”口号的同时,其品质管控却频频出现问题。2024年315期间,有节目曝光了百果园武汉某门店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以次充好等违规操作。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百果园的投诉也层出不穷,涉及“坏果不赔”、“价高质次”等问题。

市场已经对百果园的“教育者”人设做出了反应。2024年财报显示,百果园实现收入同比下降,归母净利润为负,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净利亏损。同时,门店数量也急剧萎缩,加盟店数量大幅减少。

百果园的困境,本质上在于其“高价”与“高品质”的价值链条断裂。余惠勇坚持认为好水果就该贵,但消费者却感受到了质价失衡。这种错位的根源在于百果园的成本结构,高昂的冷链物流成本和种植技术成本最终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在现实中,余惠勇口中的“不迎合消费者”已经演变为战略摇摆。2024年财报中频繁提及“性价比”,与之前的“教育论”形成鲜明对比。百果园启动了品类运营体系升级,试图以“高质中价”建立新的品牌形象。

然而,这种既想保持高端定位又想下沉市场的策略,导致品牌形象模糊。高端客群认为品质缩水,价格敏感用户仍然觉得贵。百果园并非首个因“教育消费者”姿态而翻车的品牌,钟薛高、张小泉等品牌的先例已经警示了傲慢的代价。

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我教你懂”,而是“你懂我值”。百果园若想赢得消费者的尊重,就需要放下“教育者”的身段,用透明化的品质标准和接地气的价格策略,重新与消费者建立价值共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