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募基金领域,量化与主观策略之间的“分化”现象愈演愈烈,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据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统计,至2025年7月末,百亿私募总数稳定在90家。值得注意的是,量化私募在这一阵营中持续扩张,数量增加至44家,创历史新高,占比接近半数,而主观私募则缩减至39家,显示出明显的此消彼长态势。
量化私募的优异业绩成为吸引资金的关键因素。随着量化策略的超额回报持续亮眼,资金加速流向这一领域,百亿私募的版图正经历深刻变革。量化私募不仅实现了“全员盈利”,而且超过三分之二的机构收益率超过20%,整体表现令人瞩目。
具体来看,7月份有3家主观私募退出百亿阵营,而新晋的3家百亿私募中,有2家为量化私募,分别是千衍私募和上海波克私募。上海波克私募尤为引人注目,作为一家成立仅三年多的新锐量化私募,其迅速崛起彰显了量化策略的强劲势头。
量化私募在百亿阵营中的占比首次逼近半数,标志着股票私募的策略风格正逐步向量化倾斜。行业洗牌加速,一些过去依赖特定市场行情迅速扩张的主观私募,在缺乏明确主线、指数震荡的市场环境中,选股策略的容错空间变小,规模滑落风险增加。
从地域分布来看,百亿私募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其中,上海地区百亿私募数量最多,达到39家,北京和深圳分别有24家和6家。澄迈和杭州也各有5家百亿私募。
在业绩方面,百亿私募整体表现出色。截至7月底,有业绩展示的55家百亿私募平均收益率达到16.60%,其中54家实现正收益。量化私募再次领跑,42家收益率超10%的百亿私募中,量化私募占据32席。稳博投资、阿巴马投资、天演资本等量化私募表现尤为突出。
相比之下,主观私募的整体表现略显平淡。尽管也实现了较高的正收益比例,但分化格局愈发明显。16家有业绩展示的主观百亿私募平均收益率为13.59%,其中4家收益率超过20%。复胜资产、日斗投资等主观私募表现亮眼,但整体而言,主观私募在量化策略的强劲攻势下,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市场人士指出,量化私募的崛起并非偶然。随着量化策略的不断进化,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而主观私募则需要不断提升选股能力和市场适应性,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