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年度财富论坛近日在上海举行,吸引了众多市场目光,成为透视财富管理行业变迁的一个重要平台。据8月7日的论坛现场消息,面对当前“低利率、低增长、低风险偏好”的市场格局,财富管理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
作为业界的焦点银行,招商银行通过此次论坛传递出财富管理行业在“三低”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多位行业专家和机构代表一致认为,尽管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财富管理市场潜力巨大,关键在于如何突破现有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大财富管理行业近年来迅速崛起,截至2024年底,资产管理规模已达155万亿元,占全球市场的17.4%。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财富资管市场将以每年8%-10%的速度持续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全球吸引力。同时,财富管理的需求也从高端客户向大众普及,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超过1.25亿人,公募基金投资者更是突破7亿人。
然而,随着利率水平的持续下滑,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着新的考验。自2021年以来,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2%降至1.7%左右,这不仅压缩了产品的收益空间,也促使客户更加注重资产的安全性,对养老金融和财富传承的需求日益增强。招商银行行长王良指出,平衡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创造低风险、稳定收益的产品,将是财富管理机构的重要机遇。
尽管招商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超过2亿个人客户提供服务,资产管理规模近4.5万亿元,但在“三低”环境下也面临着多重挑战。2024年年报显示,该行大财富管理收入同比下降16.84%,受到有效需求不足、资本市场波动及减费让利等因素的影响。财富管理行业正面临盈利模式承压、资产配置难度提升和业务转型能力缺口等多重结构性挑战。
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财富管理业务面临产品端收益空间收窄和客户对管理费用敏感度提升的双重压力。建信理财董事长齐建功表示,市场利率下行导致“资产荒”现象加剧,净值化转型后投资者教育仍需加强。同时,优质固收资产收益率走低,客户短期化投资偏好与机构投研能力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这些挑战,多元资产配置逐渐成为财富管理的新趋势。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认为,只有多元化的配置才能真正降低产品波动率,满足稳健投资的需求。财富管理机构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的转型也成为行业共识,但投研团队建设、客户需求分析和组合管理等核心能力的培育需要时间,转型过程中的能力断层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
针对这些挑战,行业内外普遍呼吁加快从“多而小”向“大而强”的转变。王良提出,应注重长期价值创造,提升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深化AI与金融的融合创新,并坚持市场规范化发展。在发展方向上,要从本土竞争转向国际化;在经营理念上,要从规模导向转向以投资者为本;在经营模式上,要加强客户需求洞察与陪伴,加快向买方投顾转变;在产品供给上,要加强多元产品创设,特别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备老产品创新。
做好客户陪伴也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帮助投资者克服非理性行为。招商银行强调,要坚持良性竞合,反对内卷式竞争,持续打造共荣共生、健康可持续的财富资管生态圈。目前,招商银行的财富管理平台合作伙伴已超过150家,显示出其在开放合作方面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