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A股市场在2024年度展现出了强劲的现金分红活力,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布的数据,该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总额达到了2.4万亿元,相比2023年度增长了9%,刷新了历史记录。在这一波分红浪潮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9家上市公司,它们的现金分红金额均超过了500亿元,另有33家公司的分红金额也迈过了100亿元的门槛。
与此同时,市场上的现金流ETF(代码159399)与红利国企ETF(代码510720)也相继宣布分红,为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现金流ETF此次是其上市以来的第六次分红,分红比例为0.25%,权益登记日定于8月13日,现金红利则在8月18日发放。而红利国企ETF更是连续第16个月进行分红,分红比例高达0.35%,权益登记日为8月12日,红利发放日同样为8月18日。
在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分红的价值愈发显得重要。随着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以及美联储可能进入降息周期,国内流动性预计将持续宽松。在此背景下,高股息资产的配置价值愈发凸显。以红利国企ETF所跟踪的上证国企红利指数为例,截至6月底,其股息率已超过5.4%,远高于当前的银行存款利率,成为了资金“财富搬家”的理想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月月可评估分红”的ETF基金正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红利国企ETF作为市场首批推出该机制的ETF,其基金合同中明确设置了分红条款,允许基金管理人每月进行评估及收益分配。自上市以来,该基金已连续16次进行分红。同样,聚焦自由现金流策略的现金流ETF也在积极践行这一机制,目前已连续六次分红。
现金流ETF主要关注大中市值企业,其中央国企的占比超过了60%。自由现金流被视为企业分红和回购的源泉,因此该ETF所跟踪的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在选股时严格筛选现金流率排名前50的股票。从过去十年的表现来看,富时现金流指数的年化收益率约为20%,显著高于同期中证红利指数的13.6%。从2019年开始,富时现金流指数已经连续六年实现正收益。
在行业分布上,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与同类现金流指数相比,在石油石化、煤炭、通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与中证红利指数相比,该指数超配了石油石化、家电、汽车、通信、机械设备等行业,而低配了银行、交通运输、煤炭等行业。这显示出传统红利指数在周期领域有较多暴露,而现金流指数则更注重企业的现金创造能力。
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地缘态势复杂以及国内经济新旧动能切换的背景下,资金避险情绪上升,转向防御性投资。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吸引力不断提升。从市场风格来看,由于政策传导至实体经济需要时间,短期内经济面临“内需不足”等问题,大盘价值风格有望持续。
随着新“国九条”、市值管理等政策的出台,上市公司分红、回购的重视程度在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大中市值+央国企+充裕现金流”有望成为后市的一条重要投资主线。然而,投资者在参与相关基金产品时,仍需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基金投资有风险,需谨慎对待。